中欧班列还能持续繁荣吗?

作者:豆腐乳

编辑:养乐多

去年由于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影响,而全世界其他地区产能减少,一时间出口量先降后升。

中国货物出口有多种运输选择。

海运的优势是成本低、运量大,适合时效性不强的大宗低价货物运输,比如煤炭、大豆等。空运速度快,但价格尤其昂贵,适合时效性强,单价高,较为轻便的货物,比如从郑州富士康生产出来的苹果产品。

在平时,跨境铁路货运成本和运量不及海运,运输速度远不如空运,是鸡肋一般的存在。但疫情期间由于船员、货物检验检疫,港口运作效率降低,运费涨价,海运优势有所削弱,这就给了原本在海运和空运之间夹缝生存的跨境铁路货运以机会。

中国跨境铁路货运的知名例子是中欧班列,它在2020年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准集装箱,都同比上涨了一半多。

当然,即使是中欧班列去年爆炸性增长的货运量,还是不及上海港同期吞吐量的3%,就更不用说和整个海运运量相比了。

而且中欧班列目前还有补贴,补贴退坡就会增大目前的货运成本,降低其竞争力。

今年虽然开年运量继续火热,创下了9个月单月开行超千列的记录,但随着疫苗的普及,海外疫情逐渐平稳,生产恢复,中欧班列像去年那样的爆炸型增长恐怕不可持续。在业务量较高的现在,还需要思考平时中欧班列适合哪种货运。

中欧班列最初是因为惠普的生产基地落户重庆,提出寻求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的运输方式,重庆就想办法争取来了中欧班列。

重庆的中欧班列刚开行的2011年至2013年,运输的货物里九成是重庆本地代工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后来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也开始搭乘班列出口到欧洲。

由此可见,那些高价快销品之外的电子产品原材料及成品,是中国平时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输送的主要货物。电子产品企业在全球的布局,催生了中欧班列的一大需求。

说完了外企在中国布局的例子,这里也有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的例子。

国内电子产品巨头TCL早在中欧班列开通数年前就布局国外,拥有了TCL波兰工厂。

2016年前,波兰TCL工厂生产的是利润较低的电视机,零部件主要来自中国,通过海运方式完成运输。但运输速度较慢,运输量不够灵活,市场反应追踪不及,组装后的电视机容易积压,运来的零部件和卖不出去的电视剧占用库存。

2016年后利用中欧班列,TCL零部件运输时间缩短一半多,运输量也更为灵活,中欧班列成了活动的零部件仓库,不仅节省了零部件仓储成本,也让生产更有柔性灵活,响应市场需求。节省的仓储空间还可以架设新的生产线,TCL的手机、白色家电业务也开始在波兰工厂生产,产品多样化了,竞争力也强了。

随着全球生产布局和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国向欧洲运输的中欧班列货物较多,也有了上面企业利用中欧班列改善生产环节的例子。而欧洲向中国返程的中欧班列货物较少,比如重庆的中欧班列直到2013年3月18日才迎来首趟回程班列。

去年中欧班列热火朝天,去程和回程仍然很不平衡。境外某物流公司去年操作的中欧班列去程集装箱近35万标箱,而回程仅约20万标箱。

所以,中欧班列的持续繁荣,有赖于全球化布局继续深化,以及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升温,进口额的扩大,这就需要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对欧洲的进一步开放。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繁荣,中国未来还会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中欧班列肯定会在全球化中扮演更多角色。当然,有些人设想它能替代海运的作用,那只能说是想多了,起码近期海运的不可替代性很强,不是中欧班列能够替代的,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中欧班列(重庆)实现“运全球”-今日重庆-华龙网 https://cq.cqnews.net/html/2018-04/25/content_44203196.htm

财新周刊|中欧班列非常爆发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 https://weekly.caixin.com/2021-02-20/101664977.html?p0#page2

连续9个月单月开行超千列 中欧班列缘何需求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s://www.ce.cn/xwzx/gnsz/gdxw/202103/02/t20210302_36348438.shtml

刘慧, 顾伟男, 刘卫东,等. 中欧班列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以TCL波兰工厂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v.75(06):55-65.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