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进入到1941年7月下旬,德军在三个战略方向的进展并不如他们事先预料的那样顺利,在苏军顽强的阻击下,列宁格勒和基辅的攻势被遏制,转入就地防守;在斯摩棱斯克,虽然包围了大量的苏军,但离最终消灭还有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德军昔日摧枯拉朽般的进攻开始有所减缓,其中苏联统帅严惩“畏战者”和“失败者”的铁腕手段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如此,德军依然把握着战场主动权。面对糟糕的局势,他除了命令不断地反冲锋外,就是制定更严厉的措施。
苏联统帅严令反击,正中德军下怀。
就在德军第4装甲集团群分两路对斯摩棱斯克进行合围时,苏军在其统帅的严令下,向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军发起不间断的反冲锋,尽管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进攻势头有所迟缓,但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依然推进了200多公里,兵临城下。
同时,他与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基本完成了对包括西方面军司令部在内苏军3个集团军的合围。然而,莫斯科的苏联统帅并不打算就此撤退,反而命令铁木辛哥“立刻投入全部力量组织起强大而协调的反击”,并投入“方面军全部空军配合反击”。
铁木辛哥只得亲自跑到前线,连吓带骂地催促已经撤退的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去的阵地,甚至将斯摩棱斯克城临时征集的4.5万人民兵也投入了反击。更糟糕的是,这道命令很快落入德军手中,这让德国元首和他的将领们十分满意。
在他们看来,苏联统帅的这道命令只会将更多的苏军送到德军的枪炮下,从而大量地围剿其有生力量,有利于加快战争进程。于是,面对苏军3个集团军的反攻,尽管双方厮杀更加激烈,但拥有绝对优势的德军,还是攻入了斯摩棱斯克城内。
眼看德军的合围就要封口,反击失败的苏军开始向缺口突围。苏联统帅下达的“保卫斯摩棱斯克,不允许放弃该城”的命令似乎也不起作用了,这让他大发雷霆,指责撤退是犯罪。当然,仍有一部分苏军利用城区坚固的建筑物进行着顽强阻击。
尽管此地的斯摩棱斯克战场被围的苏军吉凶未卜,但再次遭到惨败是不争的事实。更让苏联统帅愤怒的是,失败情绪和“恐德症”愈演愈烈,甚至不顾“督战队”的阻拦拼命向后跑。于是,他决定下达更严格的惩罚手段,以此激励苏军的士气。
统帅儿子被抓,迫使苏军出台著名的第270号命令。
1941年7月,被围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近50万苏军,漫无目的地左突右突,试图冲出德军的包围圈,尽管有少量的苏军部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冲出去了一小部分,但大多数成为德军的俘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苏联统帅的长子雅科夫。
苏德战争爆发后,雅科夫作为苏军第7机械化军第14师炮兵团一名连长随军参战,该部遭到合围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他不得不穿上平民的衣服躲在一家农舍里,由于主人担心遭到德军报复,雅科夫只好走出农舍向经过这里的德军投降。
被俘后的雅科夫被一名战友认了出来,导致身份暴露,这可让德军如获至宝、大做文章。尽管他一再声明自己是被迫投降,并表示:“我至今活着,为此我在我父亲面前感到羞耻”;但德国人的宣传单上却宣称苏联统帅的儿子是自愿投降的。
苏联统帅在当时是否相信德国人的宣传不得而知,但这件事确实更加激怒了他,既有脸面扫地的一面,又担心苏军纪律更加涣散。于是,发布了著名的第270号命令,不仅严惩“叛徒”,还要剥夺被俘军人家属享受国家补贴和救济的权利。
按照这个命令,未经军队允许撤退被视为逃兵,可以不请示就地枪决,其家人也将被控叛国罪;投降者也视为叛国,剥夺其家人的国家权力和援助。这一命令后来发展到凡投敌的军人家属都将被处决,甚至从战俘营逃出来的囚犯也将被枪毙。
同时,苏联统帅为了表明军令如山,以及显示自己的铁面无私和以身作则,该命令发布后第4天,雅科夫的舅舅被下令处决;第二年,他的两个姨妈也被处死,而其大儿媳妇更是被赶出了莫斯科。战俘营里的雅科夫在一次越狱中被德军枪杀。
然而,该命令传达到全体苏军似乎成效不大,反而在以后的一年中更有300多万军人投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前线浴血奋战,被迫被俘还要波及家人,横竖都是死;当没了生的希望,顽强抵抗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干脆“好死不如赖活着”。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