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7℃到36.5℃,人类体温正在下降 ,这对人类是好是坏?

体温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会测量温度,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体温会发现,自己的体温大多数时间会维持在36.5摄氏度左右。

但在19世纪时,人体的温度可没有那么低。1851年,德国医生卡尔·温德利希利用职业的便利,收集了莱比锡市25000人上百万次的腋窝温度,发现人体体温在36.2°C至37.5°C之间,平均体温在37摄氏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体体温是37摄氏度成为了标准体温,而现如今人体体温超过37.3℃则被视为发烧。

人类的体温并不是一夜之间变凉的,早在2002年时,英国的一项研究中收集了35000多名英国患者将近25万次的体温发现,人体口腔平均体温为36.6°C。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体的体温正在降低,因为此次英国收集的体温是口腔体温,而德国医生卡尔·温德利希收集的是腋窝温度;另外,温度计在1851年以及2002年时的精确度也有所不同,我们无法从这两次收集的温度判断出究竟是人类体温正在不断下降,还是体温计的精确度有所提升。

不过在亚马逊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Tsimane的研究,或许可以直接证明人类体温正在下降。研究团队从2002年开始就记录该部落的体温,研究发现在2002年时,他们的平均体温是37℃;然而到了2018年时,该部落的平均体温是36.5℃,当地人的体温在16年内下降了0.5℃。

种种实验证明了,人类体温正在降低是事实。而体温的降低,意味着人类可能更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感染,尤其是病毒,这是因为病毒的繁殖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之下,而过高的温度会破坏它们的繁殖速度,所以人体在感染病毒时体温会升高,这就是人体免疫功能在对抗病毒。

不过体温的降低也有好处,体温的降低意味着人类日常所消耗的能量变少了,原因是因为维持体温需要额外付出能量,体温降低之后人类可以少消耗一些能量。

人体体温为什么会下降?

既然人类体温正在不断下降是事实,那么问题来了,人类活得好好的,体温为什么会降低呢?

这个问题现如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现在的生存条件相对于古人而言改善了许多,许多慢性病也得到了治疗,可以使得人类体温不必长时间维持在37℃左右。

和古人相比,我们现如今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我们有了现代化生活设施,可以及时地将人类代谢物处理,以免一些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我们有了干净的水源,有了食物安全检疫,可以尽可能地让我们吃到的食物保持干净和安全;我们有了疫苗,可以防患于未然;我们有了现代医疗,可以将一些慢性病彻底治愈......

再加上我们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等各种手段来迅速提升自己的体温,还有衣服和被子来保持体温不流失,这使得我们可以节约一部分能量用于其他方面,或者减少能量的摄入,这对于提升生存也有好处。

另一方面,体温降低的同时会导致我们的免疫力下降,要知道的是,蝙蝠之所以能够和上万种病毒共生,原因就是蝙蝠的体温高达40℃,比人类37℃的体温还要高出3℃,而恰恰是这3℃使得它们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会发病,所以成为自然界的“毒源”,以至于现如今一旦人类中流传传染病,第一时间就会怀疑是蝙蝠所传染。

只不过,人体体温不能长时间维持在40摄氏度,只有在遭遇严重病毒入侵时,我们的身体才会短暂提升自己的体温,以杀灭病毒。

人类体温会完全消失吗?

既然人类的体温正在不断下降,那人类的体温会完全消失吗?

其实并不会,原因是因为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考验。

人体是恒温动物,我们的细胞在活动时离不开生物酶的催化,而生物酶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够工作,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导致它们无法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冷血动物在外界环境较低时,才会行动缓慢,进入休眠状态,正是因为它们的生物酶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以至于它们的身体机能受到抑制。

如果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的行动能力也将会下降,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人类在寒冷的季节或者夜晚将难以活动,这将会大大降低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我们的体温不可能无限下降,而是会维持在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