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钢刀重现江湖
爱刀人士几乎都知道“大马士革钢”刀,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尽管大马士革造刀技术已经失传几百年,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点缀着美丽花纹的各种“大马士革”钢刀在市场流行,其中数日本菜刀颇为有名而且昂贵,一把菜刀能卖到数百美元。
大马士革钢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它盛极一时为什么又销声匿迹?日本菜刀真的是大马士革钢刀复活吗?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有趣的问题。
日本大马士革菜刀卖的很贵
大马士革钢的兴衰
坊间流行的说法,大马士革钢刀堪称“刀中之王”,它起源于中东古城大马士革,也就是今天叙利亚的首都,但实际上“大马士革钢刀”这个名字是有争议的。古代作家的文章里提到“大马士革刀剑”时用了词根“damas”,它在阿拉伯语里有“水”的意思,意思是刀表面有水波一样的图案。
大马士革刀表面有美丽水纹
与大多数人所想相反,大马士革钢并不是古代炼钢技术先进的标志,它恰恰反映了当时炼铁技术不发达,是一个因缺陷而生的产物。
位于中东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先进的文明,但那里的铁矿并不多。从公元前几个世纪开始,大量粗制的铁锭就由阿拉伯商人通过海上贸易通道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东,再由铁匠制成各种武器刀具。
古印度与中东海上贸易通道
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地区有优质磁铁矿,当地人很早就掌握了炼铁技术。通过加热铁矿石和木炭生产出海绵铁,再经过反复锤打得到锻铁。锻铁里的碳含量低于0.08%,它比较软,延展性很好,但不适合用来打造武器;而如果铁里碳的含量高于2.1%,它就变成脆硬的铸铁,同样不堪大用。古代的“百炼成钢”其实指的是锻铁在不断烧制和锤打的过程中均匀地掺入了碳,使其变成一定比例的铁-碳合金。
碳原子掺入铁晶体中提高了铁的硬度
古泰米尔人将木炭与铁矿石混在一起密封在黏土坩埚中加热长达几天时间,碳将铁从矿石中析出的同时也混入杂质,从而产生出不均匀的锻铁与铸铁混合铁水。这种铁水冷却凝固后,便得到比锻铁更硬的铁锭,这种铁锭出口到中东时被称作“乌兹(wootz)”铁。现代称乌兹铁为“坩埚钢”,它其实是混有多种杂质的铁锭,却不小心歪打正着了。
乌兹铁锭中混有杂质
大马士革铁匠在将乌兹铁锻造成刀剑时发现它比普通铁更硬,同时也富有韧性,使得这种来自印度的“高级”铁锭大受欢迎。
乌兹铁内部含碳不均匀,在反复锻打之后会在刀剑表面形成明暗不一的细致纹理,像水波一样。因为硬度更高,大马士革钢刀刃可以打磨得更加锐利,成为令人胆寒的武器。
1900年阿拉伯刀匠照片
英国在统治印度之后限制钢铁向中东地区出口,加上焦炭大幅度提高了炼钢炉的温度,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炼出真正的钢。乌兹铁这种落后的技术被淘汰,并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复制大马士革钢刀
现代刀剑爱好者被十字军东征故事中萨拉丁手里弯刀所吸引,那是“一把弯曲而狭窄的刀片,闪闪发光,不像弗兰克一家的剑,相反,是淡蓝色,标有一千万条蜿蜒的线条......”夸张的文学描写令人们对大马士革钢刀充满好奇与向往,许多人迫切地想要复制这种锐利无比的武器。
阿拉伯弯刀的表面布满水纹
大多数刀匠采用的是“图案焊接”法:将不同含碳量的钢片交错堆叠焊接,高温加热后反复折叠锻打,这样层数越来越多,每层钢铁会变得越来越薄;在将几十甚至数百层焊接在一起的钢条扭曲锻打后,不同质地的钢会交错咬合成。这是一个高碳钢与低碳钢的混合体,它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硬度与韧性。
将这块钢打制成刀剑后用酸浸泡,由于腐蚀速度差异,在刀的表面就呈现出立体的金属纹理。
现代版大马士革钢经过酸蚀出花纹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现代版大马士革刀与乌兹铁是不同的:一个是将钢条层叠锻打相互铰接在一起,一个是从铁水阶段就是不均匀铁-碳的混合物,因此原版的花纹会更细腻些。
日本刀匠走“捷径”
既然大家迷恋大马士革刀具表面的花纹,只要将刀的表面刻出这种纹理就可以宣传自己是高端“大马士革刀”了。
一层一层反复锻打固然可以模仿出大马士革花纹,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无法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利润。日本刀匠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先用高碳钢锤打出一个刀坯,再将它在熔融低碳铁水中浸泡、取出、再浸泡、再取出,如此反复多次,刀坯上便覆盖了一层一层的铁。
刀坯在铁水里反复浸泡
由于刀坯在浸泡铁水前经过锤打,它的表面是不平的,在反复覆盖铁水之后再进行打磨抛光,凸起部分的铁层会被磨掉,从而露出下方的纹理,看起来像是大马士革钢的花纹。
不平的表面在打磨后显示出纹理
这样处理除了漂亮之外并非一点好处都没有:高碳的刀坯非常坚硬,适合制成极为锋利的刀刃,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经常磨刀,同时高碳钢很脆,易锈蚀易断,通过在表面覆盖多层软铁合金可以起到一些保护作用。
这只是水纹,不是大马士革钢
当你真正了解大马士革钢本身的涵义时,就能明白这些昂贵的日本菜刀其实并不是他们宣传的什么“大马士革钢”,它只不过是披上了件美丽的大马士革外衣,收割爱刀者的智商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