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的?100个回忆告诉你,那时的我们真年轻

物道君语:

这是物道目前为止篇幅最长的一篇文章。

因为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我们也仿佛随着女主人公穿越回到1981年。国营厂、供销社、理发店……那些平常的日子,成了一段段泛着光的记忆。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但没有想到,随笔而行,不知不觉,竟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原来记忆不远,怀念很长。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生活过、思念过、向往过1980年代的你。


提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你会用什么形容它呢?

年轻?朝气蓬勃?文艺?单纯?理想主义……

每个人都有关于80年代的独家记忆。今日,且让我们重温中国八十年代那些美丽的瞬间。

那时候的童年,没有手机、网络,

和小伙伴的联系,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是一起在街上疯跑、玩沙子……

但那时候的童年很快乐,笑容很灿烂。

故乡的小桥,绿水悠悠,我和我的小伙伴,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把玩具枪能玩好几年。两个小伙伴,拿着枪追打,能玩一个下午,也不亦乐乎!

爬山、上树、掏鸟窝、抓蜻蜓……现在的孩子,玩具都是手机。那时候的我们,玩具是大自然,够野!

快乐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瓶橘子味的汽水。

在学校饭堂里吃饭,吱吱喳喳。没有攀比,没有虚荣,大家都吃着一样的饭菜,捧着一样的搪瓷碗、铁饭盆。

“战斗!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喜欢看《铁臂阿童木》,这个黑头发的男孩,告诉我们,做真正的自己,胜利属于我们!

“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聪明的一休》也是童年的记忆。每次遇到难题,一休就在他的圆脑袋上画圈圈,叮的一声,福到心灵。谁不希望自己也有那么聪明的脑袋瓜!

在学校里,最烦的就是要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时,谁没有偷偷摸摸瞅一瞅的时候?

每逢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时,扎两个小揪揪,戴朵大红花,化着红扑扑的腮红,紧张地候场。谁知道,班上那个男孩子却在一旁羞羞脸:“你化成个猴子屁股啦!”

那个他啊,如今都在哪啊,过得快乐吗?

小时候,家里没有专门的书桌。写作业时,就搬着板凳,抬着脚。夏天蚊子多,经常一手写字,一手打蚊子。大人们就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他们唠家常,作业一笔一划地写着,慢慢地,我就长大了。

在那以后,有了更好的书房,却没有了那样的时光。

总有一些歌,能打败时间,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旋律响起,岁月如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词者陈晓光有感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写下了这首歌。

1981年元旦前夕,这首歌被送到中央电视台,从此,传唱开来,成为1980年代最美的写照。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轻快的旋律,热情的情绪,就像那个时代和那时的年轻人们,饱含青春,充满朝气。

《酒干倘卖无》

这是1983年电影《搭错车》里的主题曲,意为“有酒瓶子要卖吗?”看着电影,合着苏芮沧桑的嗓音,唱哭了多少人……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三毛写的词,仿佛便是她一生的写照。几乎70、80、90后都会哼唱的歌,既向往远方又怀念故乡,那棵橄榄树。

《一无所有》

1986年,崔健在北京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第一次唱了这首歌。

那真诚而嘹亮的嘶吼,直白的歌词,一句句唱到了人们的心里。有的人听见情爱,有的人听见迷茫,有的人听见理想,有的人听见时代。

从此,崔健被称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一无所有》也开启了中国的摇滚时代。

他说:“摇滚精神就是一颗永不停歇滚动的蛋,现实这块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7年,费翔上了央视春晚,穿着一身红色的燕尾服,又唱又跳:“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那把火,也点燃了无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也红遍大江南北。

《世上只有妈妈好》

它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苦儿流浪记》的插曲,是一枚重磅催泪弹。至今想起,仍然鼻头一酸。

《外婆的澎湖湾》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1989年的央视春晚,这首来自中国台湾的民谣歌曲,如清风拂面,成为许多人的经典记忆。它的原唱者潘安邦也随之走红。

2013年,潘安邦因病离世,享年52岁。逝世前,他交代家人,要把骨灰撒在澎湖湾里边。

《甜蜜蜜》

一开始,邓丽君的歌被定为“靡靡之音”,全面被禁。但人们很是喜爱,私底下翻唱、翻录。

从80年代开始,她的歌声已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在她甜而不腻的歌声里,互诉衷肠。那些被压抑了许久的柔情,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蜜意,都在歌里。

《难忘今宵》

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是从首届春晚就有的。其实,它是在1984年第二届春晚才首次出现。

青山、绿水、天涯、海角,人生总有别离,宴会总会结束。

但唯愿你莫忘今宵情浓,莫忘今宵欢乐。

莫忘记1980年代的那些美好。

那时候,看电视剧像在看电影。

一群人围着个屏幕,一起笑,一起哭。

《西游记》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上几乎没有人吐槽86版的《西游记》?”

想起了杨洁导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整个剧组,从1982年开拍,走遍全国19个省取景,却只有一台摄影机;演员不足,唐僧换了三个人演,幕后的制片主任李鸿昌一人也演了七个角色;钢丝技术不成熟,演员经常受伤……

但从1986年播出以来,已重播3000余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没有《西游记》的寒暑假,是不完整的。

现在看来,特技也不那么逼真,上下镜头的衔接有时会突兀。但是,总觉得看不够,只有25集,尤其是知道,原定是30集,却因为资金问题缩减了,心中更有遗憾。

不无遗憾,但无愧于经典。

《大侠霍元甲》

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电视剧。

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只要看过这部剧,你就不会忘记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他的长风衣,白围巾、大礼帽,风流又倜傥,成就了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他和赵雅芝饰演的冯程程,在雪中共撑一把油纸伞,英雄美人,一眼万年,一见误终身。

.24.

《排球女将》

1981年,中国女排七战七捷,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举国上下,没有人不爱排球。

剧中的小鹿纯子,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她的“晴空霹雳”和“流星赶月”招式,也成为大家争相摹仿的动作。

.25.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

后来的武侠剧,要多高级多高级,却再也没能看得这么津津有味,为江湖的爱恨情仇而入了迷。

翁美玲之后,人间再无俏黄蓉。

.26.

《阿信》

1985年,中央台播《阿信》时,收视率达到80%。堪称万人空巷。

它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融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身上。阿信坚强勤劳、刻苦坚韧的品德,是那时我们对东方女性的美好想象。

.27.

《血疑》

黑白年代最动人的爱情故事,“有情人终成兄妹”的鼻祖。

后来,有无数的偶像剧模仿、借鉴其中的情节,却再也难以超越当时看这部剧的心痛。剧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一起挤在邻居家看电视,哭了也不好意思说。

山口百惠,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女神。

.28.

《济公》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拿着把蒲扇,脚踩着破鞋的济公,疯疯癫癫,在身上胡乱搓泥,就能变出一颗神奇的丸子,包治百病。

但小时候,最怕别人叫我吃济公丸,隔着屏幕都有味道。

《聊斋》

大家时常称为1986版的《聊斋》,其实拍于1987年。

有多少人,小时候是偷偷躲在被窝里看的?那些影影绰绰,光怪陆离,千娇百媚的女子们,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又害怕又想看的心情,依然记得。

.30.

《红楼梦》

1987年,《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

导演王扶林从1979年提出想法,倾尽全力,一步步如朝圣之旅。编剧刘耕路、周雷、周岭花两年多的时间改剧本,作曲家王立平用一年多的时间只为写好一首歌,演员们用三年的时间学琴棋书画,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里。

数十年的光阴流转,每个人的命运也仿佛暗合着角色浮沉。黛玉陈晓旭,因病离世。宝衩张莉,远走异国。宝玉欧阳奋强,拍了一生的电影,人们却总记得宝玉。妙玉扮演者姬玉,也出家了。晴雯扮演者张静林改名安雯,曾替夫还债,深陷抑郁症……

他们用青春与心力,编织了一场红楼绮梦。

红楼梦中人,不知谁在梦里,谁愿梦醒?

.31.

《城南旧事》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那时候,人们在电影中借着一个小女孩的眼睛,重返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

今天,我们借着电影,重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32.

《少林寺》

1982年上映时,这部影片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纪录,还打破了香港功夫片最高卖座记录。当时,不少人因为这部影片,被家里人送去学功夫。

网友二十二岛主说:“其实这片子本身没什么太多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老套的剧情,不够新潮的武打动作,还有根本不值一提的特技效果。我们怀念的是有李连杰,有于承惠,有计春华,看到他们一起汗流浃背真刀真枪地在银幕上血战的时代,以及当《牧羊曲》的歌声响起,唤起的那份久违的纯真和感动,这是现在的电影给不了我们的。”

.33.

《搭错车》

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

有些经典,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有些片子,再好你都不愿看第二次。这部片,属于后者。因为,太难过了。

每当听到那句“酒干倘卖无”,听到那句“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不只是命运的悲欢离合,更是时代的身不由己。

.34.

《妈妈再爱我一次》

每个从电影院出来的人,手上都拿着哭湿的手帕。

.35.

《庐山恋》

“中国银幕第一吻”,蜻蜓点水般的一个吻,却让全国心动,让无数少男少女脸红心跳。

那时候看这部电影,眼睛都不舍得眨。女主人公一个场景就换一套衣服,墨镜、贝雷帽,高腰喇叭裤……放到今天看,依然很潮很时髦。

.36.

《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始终记得,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

这是谢晋导演伤痕电影三部曲之一,改编自古华的小说,讲述了从1963年到1976年的那段岁月。当时一张电影票几毛,却取得了过亿的票房。那股震撼,至今难忘。

“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因为经历,因为了解,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遗忘。

.37.

《黄土地》

陈凯歌导演的处女作,一出现便石破天惊。

他打破了画面的平衡,黄土地占了画面的四分之三,辽阔的天空却只占了一线,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嘹亮的信天游,欢快的腰鼓阵……辽阔宏远之下,是压抑,是矛盾,是反思,是深切的悲哀。

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38.

《红高梁》

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被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那一抹铺天盖地的红,粗犷而浓烈的生命力,久久地回荡在人心。

1988年,它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冠军级大奖。

.39.《顽主》

“太好了,哥们儿就喜欢俗的!”被誉为中国娱乐片的典范。

豆瓣上有人评价:“中间那段时装秀,现在看来惊为天人。八十年代的电影自由度也可见一斑。”

.40.

《末代皇帝》

这是首部在北京紫禁城真实取景的电影。

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等演员出演,讲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故事。须臾一生,身不由己,“只有那皇座下藏着的蟋蟀,还认得他是帝王。”

那时候的美,

各有千秋,芳华绝代。

TA之所以是明星,

不只因为长得好看,

还在于活得漂亮!

.41.

刘晓庆

有人说,1980年代是属于刘晓庆的时代。

讲中国影史,永远绕不开她。她的人生,也和电影一样精彩,六夺影后,四次婚姻,下过海,入过狱。

她曾说:“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但世人总是津津乐道她与姜文的恋情,当记者问她是不是在财力上帮助姜文拍了电影。她笑着答道:“这是应该的,她是天才。”坦荡荡,光风霁月。

刘晓庆,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女人。如今年近七旬,依然不服老,甚至再次出演18岁的少女。

.42.

陈冲

陈冲和刘晓庆,就像那个时代的双生花。

演了《小花》后,她俨然成了当时的流量小花。但她不满足,跑到美国学电影,还拍出了《天浴》,拿了金马奖。前一阵子,还凭电影《误杀》中的演技上了一回热搜。

许知远曾问她:“你觉得岁月对你意味着什么?”

她说:“岁月就是岁月。”

.43.

邓丽君

谁不爱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可叹,她唱了一生温柔的歌,在爱情上却屡屡波折。最后,却因哮喘病发作,42岁香消玉陨。

歌声甜美,斯人已沓,“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44.

潘虹

八十年代的“悲剧影后”。

如今,很多人只以为她是“恶婆婆”专业户,却不知年轻时她美得不像话。那时的她,清冷又孤傲,多扮演内敛的角色。

.45.

邬君梅

她在《末代皇帝》中饰演文绣,一举成名。回眸一笑,风情万种。她还一度是“宋美龄专业户”。

.46.

龚雪

说到“80年代第一美女”,很多人一定会选龚雪。

她演了很多电视剧,拿过百花奖影后,但早早结婚,隐于人间。

.47.

杨丽萍

1986年,杨丽萍自编自演了独舞《雀之灵》,空灵绝美,翩若惊鸿一梦来。

.48.

张海迪

80年代的明星,不只在光鲜靓丽的演艺圈,也可能是平凡刻苦的普通人。

1983年,张海迪,这位从5岁就高位截瘫的女孩子,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自己的作品《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名声大噪。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

.49.

许海峰

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1984年,他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现场,获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冠军,也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50.

中国女排

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郎平、张蓉芳、梁艳、孙晋芳、陈亚琼、曹慧英、杨希、陈招娣、曹慧英、郑美珠、姜英、杨锡兰、杨晓君、周晓兰……她们是国人的骄傲,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明星。“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

那是一群星闪耀的时代。

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