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恋爱真的是一种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能力呢?

作者 / guant2

编辑 / KY主创们

凌晨两点,我收到了兄弟的微信轰炸:


看着兄弟一副恋爱苦手的样子,我想到另一个与初恋恩爱多年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闺蜜。我就好奇了——她怎么这么会谈恋爱呢?难道她有什么恋爱超能力吗?

于是我进行了一番研究,原来还真的有恋爱能力(romantic competence)这么一个说法。今天的趣味速递就来聊聊,那些会谈恋爱的人到底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超能力~

01.

会谈恋爱也可以是种能力吗?

可能有人会疑惑——现代人谈个恋爱还要看能力够不够了吗?谈恋爱难道不就是会说甜言蜜语,做到每时每刻的陪伴吗?

这么一想,我们好像从没有将恋爱能力具象化过。那么,传闻中的恋爱力到底是什么呢?

UCLA的心理学教授Joanne Daliva将恋爱力定义为:“在亲密关系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灵活处理的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发掘自己的核心需求、找到‘对的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以及离开那些不够健康的关系。”

Daliva(2016)将恋爱能力细分为三部分:

1. 洞察力(insight)

洞察力是指你是否足够了解自己和伴侣在感情中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做出了某个行为,你是否了解自己行为的起因和行为导致的后果?同样,如果我们犯下了错误,我们能否用洞察力从错误中学习?

2. 相互性(mutuality)

在感情中,双方都会有自身对于感情的需求。而相互性指的是能意识到你和你伴侣的需求都很重要,且都需要被满足。相互性也关乎于你是否能把自身的需求清晰地传达给伴侣,以及你是否也愿意尽可能去满足你伴侣的需求。

3. 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

情绪管理的能力不止代表我们能否处理好负面情绪,还代表了我们能否根据过往的交往经验去判断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传达什么样的情绪最为合适。

单看定义是不是还是有点玄乎……?那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吵架例子。

↓生日当天↓

我们来看看同样是没有收到生日礼物,一个恋爱力高的人会如何来处理这个冲突。

首先,ta会运用情绪管理来抑制可能升级冲突的愤怒,来给彼此一个缓和情绪的空间。

在缓和的同时,ta会运用洞察力意识到自己其实是想要一份生日礼物的,而且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伴侣是一个会把ta的话当真的人,所以才会有自己最后未能收到礼物的结果。

最后,ta会运用相互性把自己意识到的信息清楚、准确地传达给伴侣。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避免没必要的吵架,还可以通过洞察力和相互性更好地促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不仅如此,多份研究还发现,恋爱力高对感情还有这些好处:

感情整体更加稳定、满足(Zhou & Daliva, 2019;Kumar & Mattanah,2016)

感情更健康、更有安全感(Daliva et al., 2017)

感情中更少焦虑、抑郁,更少做出高风险的性行为(Daliva et al., 2009;Daliva et al., 2017)


恋爱力高低对感情中的抑郁、焦虑,以及满足度的影响。截图自Davila, J., Mattanah, J., Bhatia, V., Latack, J. A., Feinstein, B. A., Eaton, N. R., Daks, J.S., Kumar, S. A., Lomash, E. F., Mccormick, M., & Zhou, J. (2017). Romantic competence, healthy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 in emerging adults.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1), 162-184.

02.

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恋爱力?

看完定义和例子后,我发现我闺蜜确实自带这种恋爱超能力。但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兄弟成为恋爱苦手的呢?

Donnellan和研究团队(2005)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两方面:

1. 成长环境

父母的相处模式和婚姻关系常常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孩子在一段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中长大,ta很可能将父母的负面相处模式应用到自身的恋爱关系中(Amato & Booth,2001)。负面的相处模式(如暴力沟通、不考虑对方感受等),恰恰是恋爱力低的信号之一。

反之,充满关爱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发展出安全型依恋的空间,从而拥有更高的恋爱力。这是因为,人们在安全的依恋模式下会获得更多的个人价值,因此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更加信任。这种整体的安全感让ta们在一生中都能更积极地应对人生,而高恋爱力也是这种积极应对法的好处之一。

2. 个人特质

个性容易焦虑、情绪较为不稳定的人往往对于对方的负面情绪更为敏感,在感情中也更加关注压力源和矛盾,并且更难处理关系中的矛盾(Kansky et al.,2019)。久而久之,不妥当的处理方式和敏感的性格形成恶性循环,渐渐成了恋爱力低的表现。

成长环境和个人特质对整体感情质量的影响模型。截图自Donnellan, M. B., Larsen-Rife, D., & Conger, R. D. (2005). Personality, Family History, and Competence in Early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3), 562-576.

看到这里,被戳中的朋友们眼角滑落了一滴泪,心里默想:“那我天生不会谈恋爱,我还有救吗?”

研究说,是有救的!Daliva和研究团队最近发现,初始恋爱力较低的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高恋爱力(2021)。其中,超过75%的被试表示,通过学习可以将这些能力真实地运用在恋爱关系里。

这也回应了开头为什么说谈恋爱是种能力,因为我们可以后天努力~

03.

既然会谈恋爱是种能力,那要怎么运用在生活中?

看完了大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到底要怎么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如果你和伴侣发生了冲突,不妨试试从以下方面开始改变(Daliva & Lashman, 2016):

Part1:洞察力

首先,当你们有冲突时,学着察觉自己不满的情绪,并把它看成一种自己的需求没被满足的信号。试着问问自己:我在想什么?我现在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我当下在做什么?

然后,运用你对ta的了解去尝试理解ta的需求是什么。在了解对方的需求后,再去观察双方的需求是哪里不匹配。如果我们想要去调节一个矛盾,我们必须先学会用洞察力理解彼此,找出问题根源。

Part2:相互性

首先,要记在脑海里的是,两个人在感情里都有需要被满足的需求。在洞察出ta的情绪后,再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问题。如果我是ta的话,我会怎么看待这个行为?我的行为有没有破坏ta的需求?

其次,面对关系中的矛盾时,关系双方应当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非彼此的对立面。多份研究发现,当伴侣双方站在一边解决问题时,感情会坚固(Daliva & Lashman,2016)。所以,与其口不择言地指责对方,不如选择和ta一起解决需求上的不匹配。

最后,清晰、平静且直接地和ta沟通。当双方都可以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时,我们不仅可以更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可以为对方的需求做出最大的努力。

Part3:情绪管理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情绪。展开一场与自己的对话,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意识到当下的情绪。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不仅需要察觉自我情绪,还需要记录下当下所发生的事件,并去理解事件和情绪的关联性。

忍住暴躁情绪,并传达柔和的情绪:在进行自我对话之后,我们往往更能察觉到自己过于激烈的情绪,也更有可能在缓和自己情绪之时,意识到存在的误解,并放下那份想要吵架的心情。

洞察力、相互性和情绪管理这三种能力并不是分开实施的,不少步骤都存在着相似性和重叠性。这告诉我们,恋爱力讲究的更多是一种整体性。我们更应该融会贯通地去运用它们。

或许,我们在刚开始接触这些技能时会很生疏,但是当我们渐渐将恋爱能力运用起来时,相信我们一定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习恋爱力不是为了在爱情中一帆风顺永不分手,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更灵活地去处理关系中的变化与起伏。通过处理这些起起伏伏,我们不仅恋爱能力会得到增长,也会拥有一段更健康的关系。

References:

Amato, P. R., & Booth, A. (2001). The legacy of parents' marital discord: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s marital qu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4), 627–638.

Davila, J., & Lashman, K. (2016). The Thinking Girl's Guide to the Right Guy: How Knowing Yourself Can Help You Navigate Dating, Hookups, and Love.The Guilford Publications.

Davila, J., Mattanah, J., Bhatia, V., Latack, J. A., Feinstein, B. A., Eaton, N. R., Daks, J.S., Kumar, S. A., Lomash, E. F., Mccormick, M., & Zhou, J. (2017). Romantic competence, healthy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 in emerging adults.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1), 162-184.

Davila, J., Steinberg, S., Miller, M., Stroud, C., Starr, L., & Yoneda, A. (2009). Assessing romantic competence in adolescence: The Romantic Competence Interview.Journal of Adolescence, 32(1), 55-75.

Donnellan, M. B., Larsen-Rife, D., & Conger, R. D. (2005). Personality, Family History, and Competence in Early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3), 562-576.

Kansky, J., Allen, J., & Diener, E. (2019). The young adult love lives of happy teenagers: The role of adolescent affect in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80, 1-9.

Kumar, S., & Mattanah, J. (2016). Parental attachment, romantic competenc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emerging adulthood.Personal Relationships, 23(4), 801-817.

Zhou, J., & Davila, J. (2019). Romantic competence behavior during problem solving among emerging adult dating couples: Development of an observational coding system.Personal Relationships, 26(3), 44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