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再江津“莲花石”,在春天出水了吗?

长江常年水量充沛,浩瀚奔涌,不舍昼夜。在那滚滚流水下,又有多少故事结成的礁石?

老重庆人都知道,重庆段的长江之下,有8段枯水题刻,除了声名远播的涪陵白鹤梁,还有鱼嘴耗儿石、朝天门灵石、巴县迎春石、丰都龙床石、奉节记水碑、云阳龙脊石和江津莲花石。

除了白鹤梁可以随时得见,因为它成了一座水下博物馆的主体,其余题刻要想一窥芳容,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1、莲花石的价值

近段时间以来,长江水位持续降低,据江津的朋友传来的消息,缘吝难见的“莲花石”浮出了水面。

实拍莲花石

江水清泠,磐石若岛,隐现江心。又仿佛一尾逆流而上的大鱼,令人侧目。据史料记载,800年来,历史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仅有18次。

这般珍贵的奇观其实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旅游属性委实太淡,它即没有“渝尔代夫”的娱乐功能,亦无牛栏坝的平易近人。它无非就是几块顽固的礁石,遇上了枯水季节,悄悄露出了江面。如果拟人化一点,还可以认为是它长期潜水,突然想晒晒早春的太阳。

但对少部分人而言,它所具有的考察价值无比珍贵:莲花石上,记录了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是水文考古的重要素材。为长江水利、水电、航运提供了历史枯水位数据。

莲花石题刻

同时,它上面的题记还有民俗以及文学方向的研究价值。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2、客观的莲花石

莲花石位于江津与巴南区之间的长江段,倘天气晴朗,站在巴南云篆山上或能远眺。

其地理上的归属为江津几江镇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里。

莲花石原名“挑灯石”,由36块大小不等的礁石,38段题刻组成,海拔高180.89米,全露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

《通志》有云:石不常见,见则年丰。开春见莲花,预示着今年重庆又该是五谷丰登。

石上最早题刻为南宋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最晚题刻在1937年。记录了长江上游历年来的水文资料。

题刻格式以诗为主。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一为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一为“石现兆丰年”的祝颂,一为对明代名妓谢秋芳绝命诗的唱和之作。

明代题刻

其中明代宁州知府曹邦化卸任还乡,在莲花石上题写的诗句至今尤现。其诗如下:

吾问江心石,为何号碧莲。承先府韦X,若X几千年。

亡轶两字已不可考,有善平仄者可自行补充周全。

莲花石枯水位题刻,于1992年成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入第一批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

3、凄美的爱情

对我辈俗人而言,莲花石的文物价值意义不大,真正能引起兴趣的还是其上承载的爱情故事。

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

这是明代名妓谢秋芳在莲花石上留下的绝笔。

江水呜咽,将久远年代发生的故事悄悄倾诉给你。

痴情谢家女

在明崇祯年间,泸州名妓谢秋芳色艺双绝,但拒绝以色伺人,却以文会友。与在泸为官的江津杨生诗词唱和,暗生情愫,私定终身。

你情我浓之际,杨生官场失意,无奈返乡。行前承诺谢女,不日之后,定凑足银两为其赎身。归去田园,夫唱妇随。

谁料人生无常,杨生归途偶染风寒,竟至一病不起,魂归九天。

谢秋芳久断情人消息,思念日甚。遂自赎其身,辗转寻到江津,惊闻噩耗,痛不欲生。

杨生友人规劝谢女,特带其到莲花石畔看千古流水,以通郁结。

谢秋芳凭栏远眺,但得烟波浩渺,天地渺茫,不觉更伤世事无常,人间寒凉。遂口占怀旧之诗,咏罢即投身湍流,交付了一缕香魂。

莲花有魂

佳人已作古,后人感其坚贞,对谢秋芳绝笔多有唱和,其中作《船山诗注》的李岑所作《步泸阳女史谢秋芳韵》最为有名。诗曰:

愿将正事结新知,不知相逢未嫁时。恰有闲情无处着,就卿勒处勒卿诗。

依稀记得《桃花扇》的故事,李香君与侯方域的凄美爱情,曾经打动了不少人,谢秋芳的传说,说是一出江津版的《桃花扇》,我想也没人反对。

莲花石重现江面,殊为不易。在重庆段的8大枯水题刻中,它也是唯一一个位于江心,还能自然出水的题刻。

其他的题刻,白鹤梁变成了博物馆,奉节记水碑被搬迁上了岸,其余的都永沉江底,再也看不见身影。

题刻局部

莲花石,是重庆的一块文化瑰宝,还能在江面上看见它熠熠生辉的样子,不得不承认是一个现实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