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其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全球都罕见,其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动物莫过于草原之王狮子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雄狮威风凛凛,非常霸道,但实际上雄狮一旦当上狮王之后,就很少会狩猎,而是会抢夺母狮捕猎的食物。既然雄狮这么厉害,为什么它们不主动狩猎,而是要抢夺母狮的猎物呢?
雄狮
其实雄狮的生存压力比母狮大多了,雄狮的死亡率也比母狮大得多,有许多雄狮还未发育成熟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
我们知道,狮子是群居动物,其中雌性狮子会留在自己的种群之中,而雄狮在未成年时就会被驱逐,在草原上流浪。独居的狮子很难狩猎,这是因为在非洲草原上植物都比较低矮,狮子难以采用伏击的战术狩猎。而食草动物又喜欢以群居为生,种群中一旦有一个个体发现天敌,就会使得种群中所有的个体都保持警惕,以至于狮子觅食的成功率较低。
为了提高生存率,一些流浪的雄狮会组成流浪男孩联盟,有时同一个家族的雄狮会结伴流浪,共同狩猎。
流浪雄狮联盟的群体并不牢固,它们随时可以离开联盟和加入联盟,其中一些雄狮在成年之后会挑战别的狮群的狮王,一旦挑战成功,它们就可以成功当上狮王。但是挑战失败它们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者是继续流浪。
并不是所有的雄狮都能够当上狮王,许多雄狮在挑战中失败了,以至于只能继续流浪。
当雄狮挑战成功后,它们就会当上狮王,而当上狮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咬死种群中6个月以下的幼崽。这是因为母狮并没有固定的发情期,而是在种群中没有幼崽时才会发情,在抚养幼崽时母狮将不再发情。
在非洲草原上,狮王的平均在任时间只有2年,为了让母狮尽快发情,怀上自己的孩子,狮王等不及母狮将幼崽抚养长大,于是会咬死6个月以下的幼崽。
也有一些母狮不忍幼崽被咬死,会带着自己的幼崽流浪,等到孩子长大之后才会再次回到种群之中。
狮王为什么不狩猎?
狮王之所以当上狮王之后不再参与狩猎,是因为狮群之中的分工不同。
要知道的是,即使强壮如狮子,在草原上的生存也没有那么安全,它们经常会受到别的狮群、斑鬣狗群体的攻击,而且它们还经常会为了地盘和别的狮群发生冲突。
研究发现,狮子捕食成功率最高的地方位于河流附近,尤其是多条河流汇聚的地方。这是因为哺乳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源,野生动物们必须要经常到河边饮水,其中水流越丰富,吸引的动物就越多。狮子可以趁着动物喝水的间隙发动攻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会引来许多家族的觊觎,所以占据地理位置较好地方的狮子种群,经常会面临其他家族的挑战,而此时就需要雄狮站出来保护整个种群。
相反,如果自家的地盘位置并不好,地盘之中的猎物数量较少,雄狮为了让家族活下去,也会主动挑战其他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狮群,扩大自己的领地或者是换一个较好的领地。
除此之外,雄狮还要定期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旦发现其他挑衅者雄狮将会发起致命攻击,将对方驱逐出境。曾经有一只斑鬣狗刚刚当上女王,为了提升自己在种群中的影响力,主动挑衅狮群,结果惹怒了雄狮,雄狮直接将这个刚刚上任的女王咬死了。
也就是说,雄狮主要负责巩固地盘,扩大疆域,而狩猎的事情则交给了母狮。种群内的母狮大多具有血缘关系,在捕食时配合度较高。再加上母狮的咬合力和体重足以让它们咬断猎物的脖子,即使没有雄狮的参与它们也能捕获到足够的猎物,所以雄狮就不再参与狩猎,反而会因为自己狮王的身份,抢夺母狮狩猎的食物,在狮王享用完猎物之后,母狮才能继续享用辛苦捕食的猎物。当然,有时母狮和狮王会一起进食,但狮王通常会挑选腹部开始进食,母狮只能从难以下咽的头部或者背部等进食。
总结
分工合作是许多种群都会采用的生存策略,比如:蚂蚁家族中蜂王专心生育后代,工蜂采蜜和保卫家园,雄蜂专门用来交配。人类社会也是高度分工合作,这种生存模式能够将每个个体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帮助动物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