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壤公开亮相,“玻璃渣”较多,为何和美国送的不一样?

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们和月球的距离不再是38万公里,而是你到国家博物馆的距离。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随着嫦娥五号探测任务的成功已经告一段路,2020年11月24日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历经23天度过层层难关,从月球表面取回样本1731克。根据此前我国航天局发布的《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本有四大基本作用:永久储存、备份永久储存、科学研究以及公益样品展览。

几天前,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本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公开亮相,保存这87克“无价之宝”的是特别设计的水晶尊,这个容器尺寸外形以及很多细节都有象征性意义。例如容器的高度在38.44cm,对天文知识稍有了解的同学应该了解地月平均距离是38.44万公里。而它的宽度在22.89厘米,意味着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历时22.89天。

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细节

随着月球样本的公开亮相,它的一些细节也被大家所熟知。月球样本一般分为月壤和月岩,此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样本中兼具这两者。月壤由于特殊的环境表现的非常细腻,这和地球上的土壤有着本质的不同。

通过把月球样本在反射光和透视光背景下放大来看,它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颗粒大小也各不相同,颜色不同意味着成分不同。其中黄色的大部分是玻璃,部分为橄榄石;褐色大部分也是玻璃;而白色的就是长石和灰石,而其中一些复合颜色的颗粒就是月球岩石的小碎屑。

其实可以看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很大部分为玻璃碎屑。

为何和美国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不同?

人类太空探索60余载,对于月球的探测其实占据了相当大的精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先后从月球上取回过样本。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通过6次成功的载人登月,从月球上取回的月球样本比较多,达到了380kg。而前苏联的月球16号、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三次无人月球取样,一共获取了301克月球样本。

而不久前我国的嫦娥五号从月球上获取了1731克月球样本,包括月壤和月岩。

美国在载人登月成功之后,曾把采集的月球样本赠送给很多国家,我国就在1973年获得过1克的月球样本。欧阳自远先生带领科研团队,通过对0.5克的月球样本进行研究,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取得很多的科研成果。并且分析出美国赠送的这1克月壤来自于1972年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任务。

美国赠送给我们的1克月球样本是阿波罗17号任务期间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被分解成大量的碎粒,分增给135个国家。在这一克月球样本中有辉石、斜长石以及橄榄石,但唯独没有石英或者玻璃成分。

从这里可以看到月壤和月岩成分还是有一定不同的。

这些“玻璃渣”如何形成?

月球上的环境比较特殊,首先是没有大气层接近于绝对真空,其次是月球上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第三点就是月球上面临300摄氏度的昼夜温差,温度最高的时候180摄氏度,最低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120摄氏度。

在这些特殊的条件下,月球上的二氧化硅多以分子形式广泛分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结晶成石英。

月球上经常会遭受陨石的撞击,看下边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月球正面主要是平坦的月海,而月球背面撞击坑就比较多了,整体上密密麻麻的。月球上的陨石坑痕迹并不会像地球上那样容易被覆盖,因为没有风化作用。大部分都需要撞击产生的碎片灰尘来填充。

而月球上的月壤也主要是这样形成的,尤其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很多微陨石颗粒都可以直接的撞击到月球背面。几十亿年不断的撞击,撞击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可以熔融月球上广泛存在的二氧化硅分子,最终就会产生大量的玻璃碎粒。

说在最后

月球也是一颗较大的自然天体,其表面上不同区域也会和地球上一样呈现不同的“地貌”,月壤和月岩的成分不相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感兴趣的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一下嫦娥五号采集的这些月球样本,一定非常震撼。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