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选择留朝当官,雍正会杀了他吗?

我觉得不管邬思道是否为官,雍正都不会杀邬思道的,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彼此知道该如何做,即使邬思道在外游历,其实他也会把自己的行踪暴露给雍正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雍正的眼里,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邬思道不为官,在外面其实也是在帮助雍正做事,从替田文镜参隆科多和雍正处理年羹尧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唱一和”。

正常情况下是科举入仕,邬思道是不能为官的,因为第一他没有考取功名,第二他身有残疾,对于古代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需要条件的,长相和身材都是基本条件,如果过于难看或者深有残疾,一般是不能为官的,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科考,王艮在会试后是状元,进入殿试时,建文帝因其长相不好,把状元给了胡广(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

古代想要当官,除了能学习、长相好外,还要能写一手好字才行,古代人都非常重视这个,如果字写得不好,就没有用笔跟皇帝沟通了,也是没法当官的,这是走正当途径当官。

还有一种当官的方式就是先去赚钱,然后捐官,其实就是“买官”。士民有机会通过向国家捐纳一定的钱物用来取得爵位官职奖励的一种方式,当然不是谁都可以的,还是要经过推荐和考核的,一旦出了问题还是要追求推荐人的责任的。

在海口市有一个宣德第,主人的官就是“捐”来的,现实从事当铺生意,发家后捐了一个官,因为官清廉,而且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对其奖励,修建了“宣德第”(古代民宅等级严格),据说匾额还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给题的字,规格是比较高的,该古宅保存完好,个人觉得比乔家大院更有参观价值。

第三种当官的属于皇帝特招,康熙晚年对方苞的使用,就非常像,但是方苞是民间大儒,名气和威望都非常高,本来是有功名的,没有入仕是因为母亲生病而回家尽孝,后来阴差阳错受到《南山集》案牵连而入狱,康熙跟他一见如故,最为经典的是他讲的“官帽颜色的故事:方苞发表了一通正红、血红、笺红、银红、喜红、老红的“谬论”,这才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搜一下。

邬思道这几种为官的路径都是不通的,如果雍正非要让他当官,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会有失公允之嫌疑,因此邬思道不为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雍正之所以会杀掉隆科多、年羹尧,还有自己的儿子弘时,都是有原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罪有应得,主要原因不在雍正的这里,而邬思道比这些人层次要高很多,他和雍正之间是不可能存在那样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因此不管邬思道是否为官,他都不会有杀身之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