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和契丹都和唐朝抗争了百年,为何后来吐蕃衰落而契丹崛起?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周边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如奚,室韦,吐蕃和契丹等。其中,吐蕃和契丹,一个在唐朝的西边,一个在唐朝的北边,和唐朝是不折不扣的冤家。

吐蕃初始远比契丹强盛,为何后来吐蕃灭亡,契丹却崛起呢?

上图_吐蕃

吐蕃与唐朝

吐蕃国位于今西藏地区,于公元618年建立,京都为逻些(拉萨)。其东北是吐谷浑,西北是西突厥。吐蕃建立者论赞弄囊,是西藏地区实力较强的部落首领,其在公元620年统一西藏高原。

刚刚建国的吐蕃并没有和唐朝交往。论赞弄囊的继任者松赞干布当政时,派遣使者向唐朝纳贡,并向唐太宗求娶公主。这样吐蕃和唐朝才实现了初步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开始没有答应松赞干布。后来松赞干布出兵松州,唐太宗才迫于压力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可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和唐朝就陷入了战争之中。

上图_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的大权落到禄东赞父子手里。禄东赞父子一直有拓展疆域的野心。当政期间消灭了吐谷浑,还率军入侵唐朝管辖的河陇之地。唐朝也不甘示弱,出重兵积极反击,并构建了积极的防御体系。

唐玄宗即位到安史之乱前,唐朝国力强盛。唐玄宗实行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令金城公主嫁与吐蕃首领赤德祖赞,另一方面从边疆地区招募健壮勇敢的士兵充实军队,提升军力。吐蕃“识相”地时战时和。

安史之乱,唐朝内乱。吐蕃趁机发兵占领了河陇地区,并占领长安。吐蕃的欲望不止于此。彼时唐朝有新帝唐代宗,可吐蕃另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妄想操纵唐朝。吐蕃占领长安半个月后,唐将郭子仪收复长安。

唐朝不甘心被吐蕃压制,构建“东和南诏、北联回鹘、西结大食”的策略,联合吐蕃的邻国一起打压吐蕃,成效显著。彼时的吐蕃,内外都出了问题,极具衰落,不复雄姿。

821年,唐朝与吐蕃和平会盟。842年,吐蕃灭亡。

上图_标注处为 契丹 位置所在

契丹与唐朝

《旧唐书·契丹传》记载了契丹的位置状况。邻国方面,契丹在室韦之南,营州之北,奚国之东,高丽之西。契丹与唐朝有交界,在唐都长安的东北方向。

《资治通鉴·唐纪》载“突厥强盛,东自契丹……诸国皆臣之”。突厥在初唐的确有实力。举个例子,626年,唐太宗刚刚即位,突厥颉利可汗便率20万大军直逼长安,给唐太宗一个下马威。相对弱小的契丹则在初唐依附突厥,与唐朝持对抗关系。

627年,薛延起兵建立薛延陀汗国,东突厥衰落。628年,见势不妙的契丹马上来依附唐朝了。唐太宗认可大贺氏首领摩会为契丹各部落盟长,让他代表唐朝对契丹统治。

后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契丹,唐朝于648年设立了松漠都督府,并为契丹大贺氏盟长赐姓李氏,以盟长为松漠都督。唐朝也着手改革契丹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契丹引入了唐朝的州制和刺史制。唐朝将契丹原有的八部分为十州,以契丹各部的首领为诸州刺史。

后来武周代唐,契丹反武,失败。契丹人便重新依附突厥去了。

上图_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开元三年(715年),唐玄宗当政。慕强的契丹人又重新依附唐朝。这种和平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契丹内部发生了政变,遥辇氏于735年最终取代大贺氏上位,并开始依附突厥。

十年后,契丹又来依附唐朝,契丹首领李怀秀与静乐公主联姻。可安禄山为了私利,在契丹劫掠烧杀。李怀秀不堪受辱,杀静乐公主,联合奚国一起反唐,从此脱离唐朝统治。而后至唐末,契丹发展迅速,成为唐朝的东北边患。

上图_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

吐蕃和契丹同是唐朝的边患,两者和唐朝交战多年。可最后为何是表现强势的吐蕃衰落,表现并不突出的契丹却逆风翻盘成了强国呢?

经济状况

建立伊始,吐蕃改革经济,清查户口,鼓励工商,设立经济官员,保护私有财产。为了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吐蕃制定了“六六大计法”、“十万金顶具鹿法”,以及“内府家法”等有关财政的法律。于是吐蕃的经济得到发展。

如果吐蕃一直保持和平,想必也能积蓄一些财富。可《资治通鉴》用这么一句话形容吐蕃:“近世浸强,蚕食它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吐蕃需要计算维持疆域统治的成本,还要开销战争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吐蕃在战争方面尤其烧钱。在吐蕃中后期,吐蕃史书频繁出现“料集”以及“议盟”的字眼,显示出吐蕃军队急需后勤补给和武器设备。这还是通过正当手段来筹钱,有时候吐蕃实在没钱打仗了,就干脆劫掠某地的人、物,保证军队存活。后期吐蕃衰落乃至灭亡,和频繁的战争支出免不了干系。

上图_吐蕃文字

契丹在归附唐朝前,生产方式主要为游牧和狩猎。大贺氏统治时期,唐朝在契丹设立松漠都督,给契丹传授了许多生产知识。契丹人于是渐渐培养了农耕社会的饮食习惯,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遥辇氏统治时期,可汗改革经济,使得契丹内部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契丹的邻国许多实力衰弱,许多人为了逃避战争涌入契丹,契丹人口亦增加上百万。这不仅为契丹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和平环境,还为契丹提供了劳动力。

与吐蕃相比,契丹的经济状况可谓是好得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契丹能够笑到最后也不足为奇。

上图_吐蕃时期的宫廷舞蹈

统治状况

由于宗教问题和政治问题,吐蕃内部的统治不算安定。

宗教方面,西藏地区的人原本多半信仰本土宗教苯教。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选择大力推崇佛教。这就造成了苯教和佛教并存的局面。苯教徒和佛教徒都坚守自己的信仰,于是两教矛盾频发。吐蕃赞普亦有因卷入宗教纷争被杀的。

政治方面,吐蕃王室对权臣、外戚等掌握一定权力的阶层压制不足,致使人人对赞普之位虎视眈眈。后来吐蕃灭亡,就是因为外戚分派,支持不同王子夺位。可见,吐蕃内部统治极其不稳定。

契丹强大以后经常劫掠边境人口,与此同时邻国的奚人、室韦人等为了逃避战争涌入契丹。契丹人口管理能力有限,这些俘虏、逃难者便成了扰乱契丹社会的主力。可契丹人一直在摸索治理方法。将流动人口收为奴隶管制,建立城邑并教民耕种等都是契丹人想出来的办法。事实证明,契丹人的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障了政治。

上图_契丹族人

除此之外,两国面临的外部压迫不同也是导致两国结局不同的原因。吐蕃主动征战,占领了邻国的大片领土,因此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打击对象。契丹人也会有外出惹事的状况,但并没有像吐蕃一样进行持续战争,因此与邻国关系相对和平。

综看吐蕃和契丹的对唐历史,不难发现,吐蕃是亡于内外交困,而契丹得益于内外相对安定。一衰一盛,也就不足为奇。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吐蕃经济研究》 格藏才让

【2】《契丹经济史研究》 张竞超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