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这句话说明的是在自然状态之下,草籽、鱼籽的保存时间长短,但是这句话完全是过于夸张了,并没有这么强的保存能力。确实很多人可能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一些水塘里面,本身这个区域没有水塘,而是人造的水塘,但是数年过后,就无缘无故出现了非常多的鱼。
包括在一些稍微较高的山地之中也是如此,一些人造的水塘也会在自然状态之下出现鱼,当你发现的时候,这些鱼都是长得“肥大油脂多”的状态,看起来营养价值很高,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天生水塘久了就会出现鱼?
鱼籽到底能够生活多久?
在自然状态之下,鱼籽的存活率确实高,但是说万年鱼籽确实有点过了,鱼籽是不可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一般来说,卵生鳉科就是能够保存鱼籽最长的时间了,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是没有问题,能够在干旱季节时段,依靠极小的土壤湿润度来进行生存。所以在非洲地区,经常看到一些干旱区域,在半年后的时间里,又出现鱼,就是因为它能够保存很久。
当然,有部分人说,鳉科鱼的鱼籽是可以存活1到2年的时间,暂时没有找到一个依据,这里参考下即可。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鱼籽来说,其实都存活不了很久,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限制,很快就会死亡,所以万年的鱼籽确实是不太可信的,如果能够保存这么久,那么随处都可以看到鱼的生长了,而不是需要养殖了。
人造水塘无数年过后,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有鱼出现?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自然环境状态之下,野外的水塘是不可能出现鱼的,这完全是可以肯定的。而出现鱼必然是出现了什么“连接过程”,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鱼,将所谓的鱼籽带到了鱼塘之中,所以才出现了鱼,那这个情况就比较多了。
第一、如果水塘出现了水系连接,那么必然就会出现鱼,水在流动的时候,会将有鱼地区的鱼卵带到水塘之中,那么鱼自然而言就出现了。
第二、自然状态下,出现极端气候现象的时候,容易将鱼籽带到水塘,特别是在狂风暴雨的时段,非常容易将一些鱼塘的鱼籽携带飞起来,所以将其传播开来。
第三、捕食鱼类的生物,在捕捉鱼类之后,意外地将鱼卵传播到了其他的水塘区域,这样也能够形成鱼。
这三种是最为常见的说法。当然,很明显传播鱼籽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人在水塘捕杀鱼的时候,也容易将一些鱼籽释放到水塘之中等等,这些都是后来出现鱼的方式,并非仅限于这些,这就是自然状态下的水塘里会有鱼的部分原因。但是综合情况来说,鱼是不可能自然状态在水塘出现的,天生鱼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完全不是科学的。
总结
地球不可能有这么“神乎其神”的事情,一个水坑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鱼的,只要我们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那么挖的水坑都可能出现鱼,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水生鱼这种说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每天都可以不用买鱼了,鱼籽已经让你在喝水的时候吃到吐了。
最后普及一下鱼的知识,鱼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体之一,在1994年的时候,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就统计到了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新的鱼种也在被大规模的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所以鱼整体种群数量还在扩大之中,当然进入到人类的食谱之中鱼也就多了。
也就是因为人类的捕杀,导致了部分鱼类面临消失的状态,例如:鱼中珍品——中华鲟、黑龙江大白鱼——乌苏里白鲑等等,希望大家在捕鱼的时候,对珍稀鱼类多多保护一下,这样让其群体扩大,未来才可能释放保护才有再次捕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