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称霸世界,佛郎机炮为何遭淘汰?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2004,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一提起明清具有代表性的火器,怕是三眼铳、佛朗机和红夷炮肯定在列。在这三种武器中,佛朗机以其西化的名称、特殊的结构以及极长的使用年限(抗战时期,有些地区的敌后抗日武装还在使用)为很多朋友津津乐道。对于佛朗机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恐怕真论起来比笔者知道的还多,但是我们还是想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一下这款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的火炮,也算是个拾遗吧。由于西方对于佛朗机一类的火炮名称很多,为了行文方便,我们直接用“佛朗机炮”代指。

▲我们最常见的佛朗机形态

爱好古代军事的朋友们对于佛朗机的外形应该不陌生,甚至熟悉到了感到无聊的地步。但是基本上我们见到的佛朗机都是安装在Y型炮架上的,或者说我们见到的佛朗机是以轻型的为主。至于重型佛朗机炮,很多材料提到因为当时技术所限,气密性不好,射程和威力不如前装炮,最终被淘汰。不过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日本的铜制“国崩”其实就是一种重型佛朗机,所谓“国崩,崩人之国也”

欧洲佛朗机最早的样式应该是锻铁炮,炮管是用锻铁拼接成的,而后在炮身上加箍,制成炮管,炮管直接安装在木架上,木架后部有空间容纳子炮。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炮管采用铁片或者薄铁板卷制,采用金属制造的肩形框也代替了木制炮架的凹槽,成为装嵌子铳的弹药室,火炮的体积也得以缩小,炮架也得以简化,并且性能更加优良,这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佛朗机。这种佛朗机的制作过程网络上有视频。后来又出现了整体铸造式的佛朗机,炮管和弹药室一体成型。但是总体上来说,欧洲的佛朗机炮发展趋势是逐步轻量化。

▲佛朗机铳的大体演进,某种程度上说,佛朗机在欧洲是逐步轻量化

那么欧洲重型的佛朗机铳是什么样的呢?1545年英国大型战舰“玛丽罗斯号”沉没,在后来的打捞过程中考古学家打捞上了部分重型佛朗机炮,我们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重型佛朗机炮的样式。

▲从“玛丽罗斯”号遗址打捞上来的重型佛朗机炮

▲“玛丽罗斯”号上展出的另一门16世纪早期重型佛朗机,旁边还有一门青铜制长炮,明代仿制后称为“发熕”,但是这种火炮当时造价昂贵,而且炮膛内部的光滑程度也不比17-18世纪的重型佛朗机炮有优势
随着前装炮质量逐步提高,佛朗机炮的劣势就比较明显了。和一般想象的情况不同,佛朗机炮并不完全是因为气密性不好而被淘汰的。当时想起高气密性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铜就是很好的密封材料,现代很多炮弹的弹带就是铜的。其实问题在于,由于前膛炮是由整个炮身承担膛压,因此只要加厚炮身,就可以实现装药量增强,再设法减小游隙,就可以在发射药性能不变的情况提高射程;但是佛朗机炮的膛压是完全由子铳承担的,如果要提高射程,增加威力,那就必须增加子铳的厚度和长度,这势必增加子铳的重量,最终导致佛朗机引以为傲的射速优势丧失;某种意义上说,子铳也是一个前膛炮,如果增大子铳威力,为什么不直接发展重型前膛炮呢?

▲带木制炮架的重型佛朗机炮

所以说,佛朗机的后装结构其实是由于当时铸造技术不成熟,直接铸造大型前装炮有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但是由于现代火炮以后装为主,才导致了我们对于佛朗机炮的某种性能先进的错觉。

▲《神器谱》中绘制的百子佛朗机

另外说句题外的,赵士桢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写成的《神器谱》中介绍了一种叫做百子佛朗机的火炮,这种炮非常像玛丽罗斯号上装备的重型锻铁炮,而根据该书记载,百子佛朗机“一如旧制佛朗机,但加长加厚。下用一床,以坚木制架”。其书中所云该炮和旧式佛朗机类似,说明这样带木制炮架的佛朗机明军应该早有装备,在此笔者做大胆猜想,1522年屯门海战时,如果明军没有获得这种重型佛朗机的话,至少也应该见过这种重型佛朗机。其实类似的重型佛朗机在当时的欧洲已经不算是先进装备了,葡萄牙殖民者带着这种火炮出海,也应该讲得通的。

▲欧洲带有精美配饰的双管佛朗机炮

总之,佛朗机炮作为一种曾经被广泛使用的管型火器,虽然技术不够先进,但是在东西各国其实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方制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朗机炮,甚至还出现了双管和多管佛朗机炮;中国也将火枪结构改为佛朗机样式,成为掣电铳,但是在前膛制造技术成熟后,这些早期的后装火炮就很自然地被淘汰了,毕竟,追求更大威力式武器发展的一贯目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