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草动物没有进化到消灭它们的天敌呢?

在我们的常规印象中,食草动物往往是人畜无害的存在,它们经常是被捕食的一方。

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这些动物怎么生下来就是被捕食呢?怎么不演化出攻击性的特征来对抗捕食者呢?

其实它们一直在反抗,有时候甚至试图消灭顶级捕食者!

比如下面这位!

稍微理智一点的捕食者都不会轻易挑战如此强壮的犀牛,当犀牛变得强壮的时候,可能以它们为食的动物就灭绝了。

再比如这位,任何捕食者都会对大象失去兴趣,因为它太大了!

大象以前可不长这样,它们的祖先始乳齿象或古乳齿象与大众所熟知的始祖象体型差不多(就是下图第一个动物,现在普遍认为始祖象不是现代大象的祖先),比人要小许多,现在的很多捕食者都可以以它们为食。

很明显,大象和犀牛并没有放弃吃草的本职工作,毕竟有什么比这种食物更容易获取呢。

面对捕食者的压力时,它们的反抗手段就是让自己变大,獠牙或者角更长和坚硬等等。

变大其实是许多食草动物的反抗捕食者的策略。

当这些食草动物变大之后,它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所在领地的食物不够吃了,毕竟吃草不比吃肉,所含的能量并不多,它们必须要不听的吃才行。

于是它们有了第二个生存策略,让自己繁殖慢下来,减少种群的数量。你会发现这些大的动物繁殖能力都是特别差的。

当繁殖能力变弱之后,终极问题就出现了,它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换句话说,它们很容易灭绝,可能只是一点点环境变化,导致可食用的植物大面积死亡,它们也就灭绝了。

就像我上面那张图展示的那样,大部分巨型大象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然而你很快发现,下面这位活了下来!

兔子以惊人的繁殖能力而出名!

然后下面这位也留了下来!

羚羊很敏锐,跑的很快!

于是,我们发现面对捕食者压力时,这些“可怜的”食物链底端的动物会做出另外一个选择,提高自己的繁殖能力,以及跑的更快。

相比大象两年左右的妊娠期,兔子简直就是“繁殖机器”,它们有两个子宫,一胎还没有结束,另一胎就开始了。

这么快的繁殖,如果配合不错的短跑速度,总能有兔子从捕食者口中存活下来。

大自然就是这样,每个动物都在努力生存,面对捕食者压力(压力很多,捕食者只是其中一个)不可能不做出任何反抗,它们在权衡打赢捕食者(变大)和更好的躲避捕食(跑的快,繁殖的快),然后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演化方向。

当然,这些方向是在无数次试错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现在存活下来动物的样子。

其实,在恐龙时代,以及之后的鸟类的时代,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食草动物,到处躲避着捕食者的袭击,而它们中的一些分支取代了恐龙和巨型鸟类变成今天顶级捕食者,这正是它们不停反抗捕食者、求生存得到的结果。

最后

在人类以压倒性优势出现之前,很少有动物会因为捕食者的捕食而灭绝的,因为它们面对捕食压力的时候确实是在不停调整自己的。

另外,顶级捕食者其实也在通过捕食来平衡食物链,如果真的食草动物能够完全反抗捕食者,那它们也会毁于自己,因为食草动物就会太多,生产者就无法养活它们,这可能是整个食物链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