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的黑洞大到超乎想象!或可挑战现有黑洞形成理论

天鹅座X-1系统的艺术渲染图。

天文学家从不同角度观测了天鹅座X-1系统,并利用地球的公转轨道测定了其相对背景恒星的运动。

科学家们对历史上发现的首个恒星级黑洞(来自天鹅座X-1)的新观测结果让他们对这种神秘的宇宙天体产生了新疑问。

当地时间2月18日报道,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文称,天鹅座X-1系统包含一个迄今为止非引力波探测到的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多倍,且自转速度近光速。

天鹅座X-1是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除能够产生X射线源的致密星之外,还包含一个蓝巨星。它在1964年首次出现在天文学家的视野中。著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和索恩(Kip Thorne)曾有一次著名的科学赌局:霍金认为天鹅座X-1中的致密天体不是黑洞。1990年,Hawking认输了。在这项最新的工作中,科学家使用超长基线阵列(VLBA)完成了更精确的测定。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首席研究员James Miller-Jones说:“如果我们能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就能通过测量该物体相对于背景的移动距离,计算出它与地球的距离。在六天的时间里,我们观测到了黑洞的完整轨道。通过与2011年的观测结果相比对,我们发现天鹅座X-1与地球的距离比此前估计的更远——约7240光年,其黑洞质量更是比预计值大得多。”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ARC引力波卓越发现中心研究人员Ilya Mandel表示,这个黑洞的超大质量已经对当前的黑洞形成理论构成挑战。他说:“恒星质量会通过表面的恒星风散失,并流向周围环境。要形成如此沉重的黑洞,明亮恒星损失的质量应该远低于此前的预估结果。天鹅座X-1中的黑洞最初是一颗6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数万年前塌缩后,它每隔5.5天就能绕着它的超巨星伴星公转一周,公转距离仅为地日距离的五分之一。新的观测结果表明,这颗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多倍,高出预期近五成。”

论文作者、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人员Xueshan Zhao说:“天鹅座X-1的自转速度接近光速,这比迄今发现的其他黑洞都要快。” 它和引力波探测到的黑洞系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转动特征,这也意味着该X射线双星系统很有可能与引力波系统有着完全的不同形成机制。

明年,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SKA)将启动建设。Jones教授说:“黑洞研究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随着下一代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宇宙天体细节。这将是天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

期刊编号:0036-8075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2-black-hole-massive-thought.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