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区域。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全国总数的近五成,经济总量占比超过六成。因此南方地区毋庸置疑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然而在古代,南方却是流放犯罪人员的瘴疠之地。杜甫当年在听闻李白流放南方的消息后就写下了“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这样的千古名句。那么问题来了,南方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呢?
秦始皇刚统一六国时,南方沿海一带尚不在秦朝疆域之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赵佗率50万大军向南方进军,史称“秦攻百越之战”。
当时南方沿海一带生活着古越人,他们的战术、武器都很落后,完全无法跟秦军相提并论。然而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秦军却在征讨百越的战场上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50万大军过去,只剩20万人回来,其中绝大多数伤亡都是因无法适应南方恶劣环境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在经过了三次征讨后,秦朝终于将南方的百越地区纳入大秦版图。由于当时南方地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所以秦汉数百年间从中原移居到南方的人极少,除了各郡主要城镇外,其他地方依旧人迹罕至。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原来内迁归附西晋的匈奴、鲜卑等民族趁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局面,并推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为了躲避战火,大量中原地区的贵族、百姓被迫选择逃往南方。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出身的司马睿在门阀士族支持下建立了东晋政权,定都建康(今南京)。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事件。
随着中原人口的大规模流入,南方地区迎来了第一波开发高潮。人们砍伐了大批原始森林,还在湖泊、河塘、沼泽地上建造了许多排水工程,将这些地方变成可供耕作的良田。不过就总体来说,当时的南方还是无法与北方地区相提并论,所以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北方政权都更具优势。
到了唐代,南方的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唐王朝的粮食主产区。虽然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依然在长安、洛阳一带,可这两个超级大都市都严重依赖南方的粮食供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失去了对河北等地的实际控制,但朝廷即便在最困难时期也还是分出兵力去保护江南,因为一旦这个大后方失守,唐王朝就失去了主要粮食来源。
北宋建立后,南方地区在全国的经济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北宋政治中心依然在位于秦淮以北的汴梁(今开封),但南方的建康、扬州、临安(今杭州)等城市的繁华程度也已经足以与汴梁相媲美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南方部分地区已经非常繁荣,但更多地方仍是沼泽与丛林密布的瘴疠之地。所以将犯罪人员流放到南方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是仅次于死刑的重罪,而且越往南走意味着惩罚越严重。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定都临安。南方地区再次迎来大规模人口流入和大面积土地开发。虽然南宋在军事实力上不如北方的金国,可经济方面却碾压后者。所以从南宋开始,南方地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后来数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王朝兴衰更替轮番上演,但南方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却再也没有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