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Celia
编辑 / KY主创们
据统计,今年春节,为防控疫情,有约一亿人选择成为“原年人”。
K N O W L E D G E C A R D S
原 年 人
指的是那些不回家乡过年,原地/就地过年的人。
就地过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些人猜测,少了家人相聚的热闹,少了熟悉的过年习俗和仪式感,就地过年肯定是苦闷又单调。但也有人认为,就地过年,年轻人可以自由安排,说不定反而比回家过得更自在。
那么,对于这些“原年人”自己来说,这个年究竟过得怎么样?就地过年这份特殊的经历,又带给ta们怎样的意义?
我们访谈了一些就地过年的年轻人,来看看ta们的故事。
01.
“就地过年太孤独,这一次我终于对自己诚实”
Lemon,女,29岁,互联网行业,现居广东深圳,家乡湖北
去年就因为疫情被迫无法回家,今年因为管控严格,我主动选择了就地过年。没想到,孤独的感受比去年还要强烈。
父母、亲戚都宽慰我,说年后可以找时间见面;我也努力调整心态。年三十晚上,我和家里人通了很多电话,也在线上给朋友、老板和同事都拜了年。长假其他时间里,我每天都做些喜欢的事情,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充实。
但我仍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孤独感挥之不去。而且,因为感到孤独,我还产生了一种想要赶紧建立自己家庭的渴望。平时总觉得现代生活如此便利,凡事都可以靠自己,亲密关系只是麻烦和束缚。但当我静下心来独处的时候,才发现需要对自己诚实。在内心深处,我其实希望可以有伴侣、小孩陪伴在身边,共同生活。
在大城市像一个原子一样“漂”久了,和他人建立深入联结真的挺难的,但我现在觉得这件事特别重要。哪怕因为关系被许多繁杂琐碎的事情占据精力,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毕竟,有时正是那些家长里短,才能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烟火气。
02.
“过年最大的幸运,是和她们‘拼’成一个家”
尚四东,女,28岁,教育行业,现居香港,家乡山东
本来期待今年可以回家过年,但因为内地防疫政策收紧,不得不留在香港。大家都不想一个人,于是朋友带上朋友,就这样拼了一个“家”,一起过了最“麻烦”的一个年。年夜饭、钟水饺、红油抄手、海鲜、花市、元宵、酒水、压岁钱……所有回家都懒得安排的东西,这次全都安排上了。
最逗的是,我们成功在香港复制了一个川版的年,因为有位四川的朋友说,过年一定要打麻将,把我们所有人都从不会到会给培训好了。而且我自从学会了,连胡三把没输过!牌王就是我!下一步计划是学会用四川话叫牌。
疫情当前,过年仍有地方去,是非常幸运的事。能够和这样一些注重节日和仪式感的朋友聚在一起,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南派三叔有句话说得好:“不要那么苛刻,有就是100分,世界不会一切如你所想。”尽管我们可能都不是跟自己最想团聚的人在一起过年,但是我觉得现在这样过,就是100分的年了。
03.
“与父母保持空间距离,竟让我们的心更靠近彼此”
奥维斯,男,31岁,设计师,现居上海,家乡湖南
往年回家过年,不可避免会和父母亲戚交流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工作、婚姻,让彼此压力都很大,我于是越来越不愿和他们聊这些话题,内心对他们也越来越疏离。
正好今年疫情管控,我很快就决定了就地过年。想到不用进行那些尴尬对话,不用走亲访友客套寒暄,可以自主安排春节假期,就特别期待。
除夕那天,我早早起来打扫了卫生,跟室友一起去买了春联和年货,买菜自己下厨。当晚,和朋友们一起吃着我亲手做的年夜饭,一起喝酒、看春晚、玩游戏,比回家过年还要尽兴。
让我意外的是,今年过年不在父母身边,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结却比过去更紧密了一些。他们打电话过来,没再追问那些说不通的现实问题,更多是关心我自己一个人孤不孤独、这年过得开不开心。我也很自然地和他们分享自己过年的愉快。我们之间的交流终于落在了真切的感情上。那种久违的、没有掺杂现实难题的爱,又重新在我们之间开始流动了。
04.
“和对象就地过年,我才体会到经营家庭有多不容易”
小元,男,32岁,技术人员,现居江苏南京,家乡扬州
今年是第一次和对象一起过年。平时两个人都忙工作,家务从简,这次要就地过年,决定好好做个大扫除,让新年有新气象。
愿望很美好,实现起来不容易,因为新房刚装修完,我们又一直住在租的房子里,除夕前短短两天之内,两边的房子都要打扫干净,压力还是有点大的。
桌子上有很多杂物需要整理,家具表面的灰尘和污迹需要擦干净,扫地、拖地也要花不少工夫。9号那天,我对象还在上班,我一个人从早上9点一直打扫到下午5点,才让屋子看着像点样子。第二天我对象加入,进度快了很多,总算圆满完成任务。除夕当天,我们又一起去采购,准备年夜饭。
这几天时不时会联想到,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我父母也经常是一方还在上班,另一方一个人收拾好一切。在和对象一起准备过年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父母经营一个家庭的辛苦。以后在平时,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家庭生活中,这也算是我牛年的一个小目标了吧。
05.
“我拒绝了所有的邀约,却过了一个最自由的年”
Viola,女,24岁,心理行业,现居上海,家乡四川
今年就地过年对我来说感悟颇多,主要是因为我主动选择了一个人过除夕。年前也有不少朋友邀请我一起过年,但我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婉拒了所有的邀约,因为我想体验下一个人吃年夜饭是什么感觉。
我本以为一个人过年会很孤独,结果发现这样的一天让我感觉很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早上起床洗被子,白天弹琴,晚上自己煮了火锅。我也和朋友们发祝福,还录了首歌,送给远方见不到的家人和朋友。
而且,家人也很相信我自己可以好好过年,对我独自留沪不伤感也不慌张。我觉得这份信心对我来说很珍贵,它意味着我可以选择过我想要的生活,同时被家人无条件地支持着。
没有见面,也不一定有多少联系,但我和我的家人、朋友仍能确认对彼此的在意,然后过好各自的生活。这样看似疏远其实隐隐有联结的关系状态,对我来说刚刚好。
06.
“无法回去父母身边,这个年里我担起了‘家长’的责任”
花枝烂窜,女,32岁,金融行业,现居上海,家乡云南
因为宝宝还没有半岁,我家又很远,疫情当前,我和老公决定就地过年。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就感觉挺失落的,因为没有了空间上的“流动”,一下子就失去了为过年准备回家的那种期待感和兴奋感。实际过年这几天,失落感更重了。没能跟父母一起,觉得这个年、这个家都有点不完整,好像都不是过了个年一样。
过去我在情感上其实一直蛮依赖父母,以前过年也都靠他们规划、安排好,自己做那个轻松享受假期的“孩子”。但今年就地过年,我不得不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以自己的小家庭为中心安排过年,包括这几天放假每天做什么、出游时带宝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还围绕宝宝做了很多有“年味”的事,帮他准备过年服、除夕夜拍照,等等。看到宝宝玩得开心,我也感觉值得。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我开始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无论是对于过年还是生活中其他重要事件,我会有自己的想法,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KY作者说:
经过这次的访谈,我发现“原年人”就地过年的体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就地过年带给ta们的意义,也比旁人想象当中的更加深远。
在ta们当中,有些人虽然陷入孤独,却重新确认了自己的真实需要;有些人本不愿在异乡过年,却和朋友一起创造出了独特的仪式感。有些人和家人物理距离远了,心理距离却近了;有些人没能回去父母身边,却懂得了经营家庭的不容易。有些人充分体验了独处的自由;有些人因为分离而失落,也因分离而成长……
比起遵循惯性和传统返乡过年,就地过年是特殊时期的不得已,却也让生活在后疫情时代的年轻人产生了对生活、对自我全新的思考和体验。而这些思考和体验,也成了ta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资源。
新的一年伊始。无论这个年你是如何度过的,我都愿你能从私人的生活经历中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