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一定要@老板发红包!

不管这个假期过得如何,我们是否还在吐槽春晚,一瞬间,咱们发现假期余额到底儿了,该上班了。

上班第一天,一定是不在状态。

不过,有件事是可以刺激你一下,那就是假如老板给你发一个开工红包。

其实发开工红包,古来有之。

先说明,咱们中国古代的人,大部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那肯定没有谁发红包,最多风调雨顺,但那也是咱们得祭祀天上的神仙老爷换来的。

所以有年终奖的群体都是衙门里当官的那群人。

01

汉魏晋南北朝的红包

率先给官员们发钱的是东汉朝廷。

那时候,皇帝每年两次重要节日定期赏赐百官,分为春赐和腊赐,腊赐是在腊月发东西,春赐是在立春,等于说年前发一次年后发一次。

《汉官仪》记载:“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丞、郎各汉尚书令印万5千。千石、六百石各7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5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

何进为大将军,所以可以得钱30万。曹操和袁绍、蹇硕同为“西园八校尉”,所以可领到5万的钱。

以何进为例子,大将军的月薪是一万七千五百枚五铢钱,这已经差不多够大将军二年的工资了。

02

唐朝发钱让官员放贷

鉴于东汉的这种方式要一次性支付这么多钱,对财政是一种压力,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后,唐朝开始着力改变这情况。

唐朝初年中央就直接拨款给各单位,叫做“官本钱”,这钱不是给官员们花的,而是让他们去做生意搞营收的,各衙门拿到钱以后,派专人放贷。

上至六部,下至府县衙门,都把这些本金放出去。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各单位辖区内的商人。放贷的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一年。

每个月的利息最低3%,而且是利滚利,要是这贷款放了一年就能收到4成的利息。

03

宋代百姓也有红包

都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

由于做生意的事情,始终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所以生意人往往希望能尽可能的讨一些好兆头。而很多市民也看重了这一点,就以讨利市的名义去讨一些赏钱。

其实钱多少倒是其次,主要是通过这个过程,增进彼此双方的感情,互相讨一些好兆头。

虽然这是民间的活动,但是下层社会的文化往往会向上层社会渗透。所以在宋代宫廷之中,也出现了发利市红包的现象。

周密《武林旧事》说,每一年的除夕,皇帝照例要给各位嫔妃送上“岁轴儿及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

“利市袋儿”相当于今天的“利是封”,“随年金钱”便是压岁钱。这利市袋儿与随年金钱,“旋亦分赐亲王贵邸宰臣”,也就是说,过年时,皇帝还要给王公大臣发“红包”,当是年终奖。

不过,与很多封建王朝不同,宋朝朝廷的红包,可不仅仅发给王公大臣,连平民百姓也有份,平民的甚至多于大臣。

元宵放灯第五夜也就是元宵节的最后一天,临安府的府尹会坐着小轿,出来拜会市民。

临安府的吏员,跟在轿后,背着大麻袋,里面装着楮券(即南宋流通的会子),碰上做小生意的商贩(小经纪人),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

有一些狡黠的市民,根本就不是什么商贩,但也用小托盘放着梨、藕数片,装扮成小商贩的样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不仅和商贩一样混利市,而是还重复领“利市”。

而派发利市的临安府尹对这种这种情况,也不去计较,哪怕你是重复领取,也还是红包照发,反正一年也就这么一次嘛。

既然平民都有,那官员岂不是更高,但官员这笔钱确实不多,与过往对宋朝的印象不同,王安石都做到宰相了,到年底也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和两坛子黄酒。

这是因为宋朝平时的俸禄特别高,对于年终奖也就不怎么重视了,包拯在开封府的时候,工资加上月料、餐钱、茶汤钱这种杂七杂八的补贴,加一起一年将近一万贯,相当于今天的五六百万人民币,所以到年底发钱的时候,也就是意思意思,一点不发怪过意不去的。

04

明清皇帝想让你996,还不给钱

明朝皇帝比较抠门,还指望发开工红包,朱元璋不答应。

但这并不妨碍明朝官员变着法子搞钱,当时每当冬日来临,地方官员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

实际上,炭敬就是过节费,赠送所附的信里一般不直接说数目,而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显得很儒雅。

清朝乾嘉时期也会给大臣发钱,至于赏的是什么,赏多少,就要看皇帝的心情。

据记载,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荷包不止一个,大荷包里装有各色玉石八宝,四对小荷包里装有金银八宝,另有一个小荷包,装有金银钱和金银锞各四枚。

但遇上乾隆,他可能给你一副他的字画,当时没有潘家园,怎么变现,你想法子吧。

开工红包这个传统,除了在宋代,更像是年终奖,当然了也包含了上峰对你的期望。

只要来源合法,可以大大方方接受。

说到这里,今年你的利市领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