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只用了60年就驯化了狐狸,为何驯化狗用了上万年?

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悠久,并且大多数动植物都在几千年前完成了驯化,现如今的我们接触更多的物种就是这些已经完成驯化的动植物。

在上个世纪,为了验证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么驯化动物的,前苏联科学家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决定重新驯化一种动物,以便验证人类在驯化野生动物时,动物的基因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选择了狐狸作为驯化的动物,原本他以为要驯化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诞生性格温柔、愿意亲近人类的品种,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短短60多年后,野生暴躁的狐狸就被驯化成了温柔乖巧的动物。

狐狸的驯化

1959年,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前往银狐养殖场选择合适的个体,在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大规模饲养银狐,不过饲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皮毛。尽管银狐生活在人工环境下,但它们身上依旧保留了相当强的野性,性格谨慎、暴躁,它们非常凶,会扑上去咬人,对任何靠近它们的个体都发出低吼声表示警告。

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穿着一双厚厚的手套,把手挨个伸进笼子中,其中凶猛地拽咬、害怕的蜷缩以及不断发出低吼声的个体都淘汰,只留下一些对它比较好奇,没有太过激行为的个体。就这样,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选择出了30只公银狐和100只母银狐。

他把这些狐狸分为三类,分别是:“最驯服”、“驯服”和“不够驯服”,并且让同一等级的个体进行交配、繁殖后代。繁殖后的后代依旧按照这三个等级进行分类。

为了避免近亲结婚,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总是让亲缘最远的一些银狐交配。就这样,实验进行到第四代时,虽然银狐仍然不愿意接近人类,但它们的性格已经比野生银狐温顺了许多,而且皮毛颜色也出现了斑点状的纹路。

1963年时,第一只在人类靠近时会摇尾巴的小狐狸诞生了,它并不排斥与人类接触,反而表现得很喜欢和人类生活在一起。

后来又相继出现了会舔人类手的小狐狸,以及让人挠肚皮的小狐狸,而在自然界中,动物轻易不会翻肚皮,因为这是它们最脆弱的地方。1975年时,第一只会发出类似于狗叫声音的小狐狸出现了。

就这样,在人工选择的干预之下,只用了60年左右,野生小狐狸就被驯化成了温顺可爱的宠物,不仅不会咬人,反而很近亲人类,甚至可以当作宠物饲养。

现如今,这些狐狸的后代们仍旧被人们定向驯化着,但大多数是机构和公司为了研究驯化动物的基因和野生动物基因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研究出究竟是哪些基因影响它们的性格表达。

狗的驯化

既然野生狐狸只用了60多年就已经被驯化,那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驯化狗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呢?

这是因为人类驯化狗是无意间完成的事情。在远古时期人类会将获得的猎物带回到营地,而吃剩的食物则会丢弃在营地附近,有些狼会不断在人类营地徘徊,吃掉人类丢弃的食物。有时人们会捕捉一些狼,杀掉后吃肉。但有时也会遇到几只跟随母亲前来觅食的小狼崽,由于它们个体较小,一些人就会把它们圈禁在营地,并喂给它们剩饭,等到长大后再食用。

就这样无意间,一些攻击性较弱,对人类较为亲近的狼幼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再加上它们的警惕性非常强,能够在晚上提供放哨作用,所以它们没有被杀掉,而是能在人类饲养环境下繁衍后代。

就这样,攻击性较强的狼幼崽就会被淘汰,而对人类更亲近的狼则获得了生存的机会,经过很多年之后,狼就被人们驯化成了狗。

由于远古时期人们不懂得动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也不懂得育种的方式,所以驯化野生动植物的速度非常慢。而现如今我们不仅可以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育种,还可以通过回交、杂交等方式快速育种,所以驯化野生狐狸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总结

现如今,人们很少会驯化野生动物,而是驯化已有的动植物,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毛色、体型、形态等差异化较大的狗狗;更加温柔粘人的猫猫;高产、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

也就是说,虽然现如今的人们很少驯化野生动植物,但驯化动植物的脚步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