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四川遍地老虎,为何没有吃掉熊猫,打不过吗?

李白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地形复杂,山路曲折对于身手敏捷的华南虎来说却是一个安乐窝。不过在400多年前,明清小冰期时期,温度骤降,即使是富饶的天府之国也面临食物匮乏,老虎为了生存便经常下山吃人。

图:蜀道难,剑门关

随着战争、起义四起,山下村庄人口大量减少,老虎越发猖獗,发展成了历史上最大的虎患。赵彪诏的《谈虎》中记载:

顺治年间(1643-1661),四川“虎患,十百为群,或夜半扶椽瓦而下,尽啮室中老幼。”

为此大家便组织起来“除虎”并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来由于利益引诱,在人类的猎杀与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下,野生的华南虎灭绝了,反而原本数量就不多的大熊猫幸存了下来。那么当初老虎遇见大熊猫会如何?为什么熊猫依然健在?难道是大熊猫不香吗?还是打不过?

有的小伙伴可能要抢答了:

山海经说这是食铁兽,蚩尤的坐骑,也是超级凶“萌”的。

老虎是大自然演化下的杀戮机器,同公斤级,没有谁是猫科动物的对手,这点毋庸置疑。熊猫与华南虎大小相当,必定惨败。不过生存并非赌大小,光看武力值没用。老虎可以碾压蚂蚁,那四川蚂蚁怎么没消失?因为蚂蚁与华南虎生态位不存在交集,熊与虎亦是如此。

食铁兽其实也吃肉

熊猫吃不吃铁,我不清楚,但也并非只吃竹子。熊科动物都属于犬型亚目,猫科动物都属于猫型亚目,它们又都同属于食肉目,顾名思义都是大口吃肉的。

图: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云南猎杀大熊猫事件的起因就是熊猫三番五次偷袭羊圈,村民怒杀之,这也说明了熊猫并未戒荤腥。平常在竹林中,熊猫一般挑嫩竹子吃,竹鼠一般挑老竹子吃,竹鼠偶尔吃点其他植物进行补充,熊猫偶尔吃点竹鼠进行补充。

现存的熊科,除了冰天雪地没菜吃的北极熊,其他都是杂食动物。这是熊科动物以退为进的演化策略,因为它们厌倦了一次次登上“王位”,又一次次被环境血洗。这也间接避免了跟“一心为王”的猎猫出现竞争,但这并不代表熊怕了虎。

王位的诅咒

6500万年前,小行星bug让地球一切清零,空出了大量生态位。不过地球气候反复多变,登上顶级掠食者宝座的往往都活不过几集。

图:每一次快速下跌或上涨都发生着“筹码”交换

6000万年前诞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蛇——泰坦巨蟒,始于地球的升温,却又因为后来气温太高,体型太大无法及时散热灭绝了,前后不过两百万年。

还有冷血的鳄类也打了几次酱油,甚至有一些还演化出了双足直立行走。不过随着地球气温出现了拐点也跟着“凉”了。

食肉目的先祖食肉形类也出来了不少好汉,利爪、剑齿、裂肉齿、体型变大等各种技能多多少少都点上一点,但依旧没有逃过王者的诅咒。

环境稳定,草肥水美,植食性动物越来越大,掠食者为了抓它们跟着变大,植食性动物为了不被抓继续变大。你大我也大的策略使食物链时刻处于崩溃的临界点。当环境出现风吹草动,植物衰退,大型食草动物最先饿死,王者紧随其后。

3300万年前,食肉目崛起,人类出现之前它们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全局,即使环境突变也是换将不换兵。其中王者大多出自其下的犬型亚目,包括外貌与敏捷似犬,体格似熊的犬熊科,还有半熊科等等。当然,它们依然没有逃过大自然“称王过肥死”的剧情。

图:犬熊,似犬还似熊

猫型亚目也不甘示弱,其中猎猫科以杀道称王,有着可以翻转的利爪、消音的脚垫、弹簧弓形腰、极致的爆发力,光是带剑齿的就搞出了几十种。然而这一切在犬熊科与半熊科的体格与力量面前都是徒劳,只能沦为千万年老二,王位只能是偶尔代理一下。或许是太渴望王位了,后来更是破釜沉舟失去了甜味感受器,从此与植物再无可能。

图:不成功便成灰,没有退路可言

犬型亚目或许是称王太久了,在一次次崛起与灭亡之中接触到了天地法则,原来所谓的对手并非那些带着剑齿的大猫,不被环境秒杀才是王道。自此在演化之路上越来越熊,虽然熊科依旧保持着吃肉的习惯,但却调高了素食的比例,让出王位,低调潜行。熊猫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似乎在对大猫说:你吃你的肉,我吃我的竹子,井水不犯河水。

为什么华南虎没把熊猫吃绝?

虽然王者只有一位,但吃竹子你未必行。熊猫依然留存于世意味着在独特的生态位下它就是第一名,哪怕“干啥啥不行,卖萌我最行”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它也因此不断提升数量,远“销”海内外。

动物世界中生态位偶尔也会发生重叠,但只要纷争一起,没有失败只有灭亡,尽量避免战斗才是生存之道。即使稳操胜券,也会消耗能量,甚至会出现损伤。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无法以满血状态应对变化,很容易让渔翁得利。老虎贵为百兽之王,也是精明的猎人,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在同一座山,熊猫与老虎的生存海拔高度并不同。即使碰巧遇上,华南虎面对体重与自己相似的熊猫,想想到万一它会拼个鱼死网破,万一还要追上树,搞不好还会被拍几下,最后只会决定嘶吼两下打个招呼,小心退去,反正它又不会抢肉,只求相安无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