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科普 | 看“透”画中美

文图/林凤生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在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上,科学和艺术有过几次亲密的接触。其中,几何透视学的发现是科学对绘画最早、最有价值的帮助。因为应用了透视法,才让物体在平面上也能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显得生动、逼真。西方写实绘画从乔托开始西方写实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公元10世纪前后的一些作品里,已经将人物、动物画得活灵活现,但这些作品画面像一块平板,没有空间感。一直到13世纪,出现了意大利画家乔托·迪邦多内。乔托在意大利斯科洛文尼教堂创作的壁画之一意大利斯科洛文尼教堂中的湿壁画,是乔托存世的最重要的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出,乔托的宗教画通过明暗法将人物画出了真实感,两边的建筑物也表现出了立体感。布鲁内斯基发现了几何透视法到14世纪,佛罗伦萨的首富美第奇家族要在市区建造一些地标性建筑,位于市中心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筑。这时,建筑师布鲁内斯基便前往罗马考察学习,学成后回来设计和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他将教堂的平顶被改成拱顶,从而一举成名,使拱顶大教堂成为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佛罗伦萨大教堂大约在1420年,他通过实验发现了透视规律,把自己的构思先画成草图,让大家都看得懂,然后向投资人进行阐述,好友吉尔贝蒂把布鲁内斯基的实验写在《论画》一书中,使这些方法流传了下来。弗朗西斯卡把透视理论付诸实践弗朗西斯卡的《基督受刑》,是他把透视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范例。画中央古典风格的罗马柱把画一分为二,左边是总督府的内景;右边是总督府外。弗朗西斯卡利用透视法,构造了一个看起来与真实空间非常相似的三维空间。如果将画中地面和建筑物的线条向远处延伸,将汇聚于同一个“灭点”。弗朗西斯卡的作品《基督受刑》。(画中景物的纵向延伸线汇聚于同一个“灭点”。)马萨乔让透视画法名扬天下1427年春天,佛罗伦萨市政当局要筹建一座新教堂—新圣母教堂,马萨乔应邀担任设计并完成教堂的壁画。马萨乔画的是《三位一体》,是教堂里最主要的壁画。当他完工后揭开幕布时,在场的人们看得目瞪口呆,大家都以为墙壁上被凿出了一个大洞,洞里又筑了壁龛。直到走到壁画前用手摸一下,才知道墙壁真的是平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马萨乔采用了透视画法。马萨乔的作品《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透视原理示意图(交点就是灭点)透视器具在艺术家中悄然流行为了让更多人掌握透视法,有人便想办法研制出一些器具,借助这些器具,画家们可以准确地画出人或物的轮廓。1646年出版的《伟大的光影艺术》中提到了一种复杂的暗箱,它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在前后箱壁上都开一个孔,孔内安放一枚透镜,外界的景色通过透镜投射到纸屏上,画家就在纸屏的反面描出投影。书中提到,第一个提出这种设置方法是列奥纳多·达·芬奇。根据现代科学家和艺术史家的考证,在文艺复兴前后到18世纪的几百年里,有许多画家都采用了暗箱这种工具,帮助他们在作画时确定轮廓线。西方绘画艺术正是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的帮助,从而在写实这个环节上比中国画领先了一步,创造出辉煌的欧洲经典绘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