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很有可能是被地球撞散架的兄弟?

月球是忠诚的卫星,它的后背无数的坑洞,代表着在“枪林弹雨”中,为地球拦下的威胁。随着人类的探测器不断登月,科学家发现月球不仅是卫星,更是地球的“兄弟”,它可能拥有与地球相同的血脉,甚至有些科学家认为它就是地球“甩出去”的。

月球之谜

月球起源与月球本身一直都是个谜。月球直径大小为母星的四分之一,与母星直径比例如此之大,在卫星之中少有的。

月球极不对称,它永远只有一面望着我们,称之为正面。正面布满了大片的平坦的月海平原,反面则充满撞击坑,非常粗糙,而且正面地壳要比反面薄得多。想要破解月球之谜就要破解这些不对称以及卫星比例之谜。

月球起源假说

为了解释月球之谜,科学家一开始提出了三种假说,分别是孪生的,地球生的,地球抓来的。

同源说:太阳星云形成太阳之时剩了点残渣,地月轨道附近的残渣同时汇聚成了地球与月球。

分裂说:达尔文的儿子,也叫达尔文,他在1898年提出早期地球轨道附近聚集大量物质,经历了一轮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形成了地球。陨石的撞击与吸积过程也是地球自转(角动量)加速的过程,大致可以理解为抽陀螺,越抽越快。光快还不行,还撞热了。于是由于转太快了,一部分处于熔融态的地球物质就被甩了出去,环绕轨道着渐行渐远,最后凉了下来。

俘获说:月球在太空溜达,一天刚好从地球身边路过,被地球引力扫了一眼,成了永远的小老弟。

无论你认为哪个是对的,你都是错的!它们都存在致命的漏洞。

俘获说漏洞:为什么地球与月亮不是一起生的,地表岩石化学成分还基本相似。

同源说漏洞:诞生在几乎相同的位置,面对相同的压力为何地球与月亮平均密度相差甚远。

分裂说听上去挺靠谱,但是仔细一想指望靠一颗颗“子弹”不断轰击篮球,让其甩出一颗网球,这种丢西瓜捡一把芝麻的事,想想都有点对不起引力。更何况地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自转速度才能把原本到手的鸭子给扔出去,并且分裂说也解释不了月球总是正面盯着我们,它脱离时具备角动量,应该是“滚”出去的才对。

一起出现不行,分出去的不行,抓来的也不行,科学家头都大了。要说姜还是老的辣,1946年,哈佛已经退休的地质学系老主任戴利,眼尖脑快。他想如果把一堆子弹换成质量等同的排球去轰篮球,应该能甩出一颗网球。可惜,人走茶凉,想法刚提出来,大家就劝他多在家喝茶看报,少操心。

1975年威廉·哈特曼和唐纳德·达韦斯提出了大碰撞理论,观点是:

分裂说中分裂的驱动力不是离心力,而是天体的撞击。

虽然换了个说法,但是与老主任大同小异。

大碰撞理论

45.5亿年前,原地球已经吃掉轨道上大量行星与陨石,质量约为如今的9/10。不过,还有一颗火星大小的“原月球”也在地球轨道附近继续捡石头,于是他俩相遇了。原月球以一个刁钻的角度撞了过去,所以今天地球的自转轴还是歪的,于是才有了如今的春夏秋冬。

原月球与地球的地幔被撞碎,强大的冲击力使它们飞溅到宇宙空间中,环绕地球,由于引力这些碎片聚集起来形成原始月球。而地球利用引力顺手把原月球大部分质量占为己有,增大了质量也就增大了引力,从而可以牢牢锁住大气,为生命起源做准备。

不过,月球聚集点距离地球只有2万公里,现在的地月距离是当时的12倍,意味着如果你抬头看到它是现在的400倍大,而且绕地周期也不是一个月,而是10小时。巨大的月球,带着强大的压迫感就在你脑袋上一会过来,一会过去。

由于月球与地球太近,因此地球也会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称为潮汐力,顾名思义,弄潮的力。地球冷却,大海出现之时,地月相距约4万公里,潮汐力约为现在的1000倍,当时一个小浪拍过来就达到千米以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难也不过85米。

月球也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虽然月球没有流体,但岩石也会受潮汐力作用,于是月球内部较重的物质(地核、地幔)会被潮汐力引向地球,从地壳内侧向外挤压月球,因此正面地壳变得更薄。

脸皮薄的人,看他一眼都会脸红,月球正面也是如此。由于正面地壳较薄,稍微受到点陨石撞击就会直接传递到地壳之下,玄武岩质岩浆喷薄而出,自流平式的铺满月球正面,岩浆冷却形成平坦的月海,所以正面全是“海”,背面脸皮厚全是坑。

最后一个问题,月球正面总是盯着地球是因为它离地球太近,潮汐力太大,导致潮汐锁定了(资料太多,不赘述),导致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

由于大碰撞假说拟合程度较高,因此它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月球起源说,或许随着我国登月,谜底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