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震而让我们熟知的县城,原来才是大禹的家乡

因为一场地震,四川西部两座不起眼的小县城汶川、北川,进入了全中国人的视野,并被铭记,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天灾,全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凝聚力,令全世界为之而震撼,为中国人点赞。

时间飞逝,数年过去的今天,我们提到汶川、北川可能记忆依旧停留在“大地震”的印像,殊不知这两个县城的历史渊源可是很深厚的,且曾对我们华夏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气象学家的演算,大约在中国夏朝之前不久的某一时段,由于气候变换,地球的海平面急剧上升,陆地也普遍大雨滂沱,地球上大多数陆地都经历着大洪水的洗礼,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非欧的远古传说都有大洪水记载的共性。

面对着这场全球性的灾难,欧洲人搞了个“诺亚方舟”渡过洪水,我们华夏先祖上演“大禹治水”的传奇工程,疏通以及挖掘河道引流洪水。

大禹也因治水有功,成为华夏族新的领袖,他的儿子启更是将之前推行的禅让制颠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国家政权,拉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然而我们之前一直以为河南的禹县,就是大禹故乡,其实不然,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它顶多算是个第二故乡。

古书《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其中阳翟就是今天禹县,可见禹县只不过是周朝给夏朝皇族后裔的封地,他们在这里祭祀先祖大禹而已,并非大禹的故乡。

而关于大禹真正的出生地,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用了这五个字描述:“禹兴于西羌。”,将大禹定为了羌人,而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更是明确指出“(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可见大禹出生在巴蜀汶川、北川地区的事,并非子虚乌有,而且得到历代史学大家的肯定,至于为什么大禹作为外族人能当华夏族的王,我想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华夏人的包容性。

大禹以及其族人从西羌迁徙入中原,族人善于水利工程,受到中原王者的重用,恰逢洪水泛滥期,大禹带着族人治理洪水大成,挽救了华夏族,所以有了资格当华夏族的王。

至于为什么巴蜀与中原夏商周三朝都鲜有跟中原联系,我想更多的受阻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蜀道难嘛!出去了想回来不容易,也没有回去的动力,而里面的人也因为消息堵塞,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一支分支在外面混的非常牛了。(袁载誉)

小袁读史自己微信公众号:xyds26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