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2500年,毫无锈迹,科学解释清楚了吗?

在我国出土的众多文物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绝世珍宝,比如说一些宝剑或者青花瓷,尤其是在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望山楚墓群的越王勾践剑,还被授予了“天下第一剑”的称号。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后,而且是在潮湿的地下进行的保存,勾践剑居然没有一点锈迹,保存的还非常完好,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为什么?它的铸造过程有什么特殊的吗?

1965年,越王勾践剑被挖掘出来。

在出土时,考古学家发现勾践剑的外面还包裹着一层漆木做的外鞘,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于是考古学家谭维四决定做好一切准备再对其进行开鞘。

尽管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拔剑的那一瞬间还是惊呆了所有工作人员,深埋于地下2500年的越王剑,依然不腐不锈,锋利无比。其中有位工作人员出于好奇,伸出食指碰了一下剑刃,结果立马手上的鲜血就喷涌而出。

而且在之后的测试过程中,发现勾践剑竟然可以达到小说里面“削铁如泥”的境界,由此可见,古人们常用的那些“削铁如泥”等词并非都是渲染夸张的。

越王勾践剑的外观设计

仔细观察这把剑就会发现,这把剑的构造要比其它古剑的特别一点,首先整个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出土的时候保存的非常完好。

在剑的剑柄上是用丝绸捆扎的,剑首由11个同心圆组成,而每个同心圆之间的间隔都是0.2毫米,在柄和刃连接的地方还采用了琉璃材质做成的花纹,以蓝色为主,而且在它的正面也有相同的琉璃花纹,背面是绿松石作为花纹,做工十分精密。

就算是现在,也只能依赖于机器加工,但在那个时候却完全是靠人力铸造出来的,可以说当时的工匠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在剑首的地方还有文字刻上的“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字样,其中“鸠浅”就是越王勾践原本的名字。

越王勾践剑上没有任何锈迹的原因。

青铜器是一种由合金铸造的器具,而青铜剑在当时便成为兵器中的翘楚,在铸剑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青铜的熔点,都会掺入一定量的其他金属,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铅的熔点较低,掺入铅之后,可以达到降低合金熔点的目的,利于加工。

进一步对勾践剑的分析后发现,勾践剑中的铅含量相比其他剑而言,铅含量较低,还不到0.1%,铅含量较低可以避免剑的锈蚀;

其次为了防止剑身过一段时间后发生锈蚀,在铸造剑的过程中,铸剑师一般都会进行硫化处理,尤其是剑的花纹处,含硫较高,不仅可以防止锈蚀,而且还能保持花纹艳丽;

越王勾践剑在出土时,是紧紧插在黑漆木制的剑鞘中,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多了一层保护,防止了氧化;还有勾践剑所处的环境,位于古墓中,四周密不透风,与外界几乎隔绝,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自然氧化的速度比较慢。

在重重保护下,勾践剑才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技艺的高超。

这些就是为什么这把剑才会经历这么多年还能够保持完好,没有生锈的原因。

勾践剑曾经多次作为我国文化的代表出国展览,但在1984年,在新加坡准备展出的时候,被当地工作人员划了一下,导致剑身上出现了一个比较细微的伤痕,后来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把剑就很少再用于展览,而在2019年3月被列成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物品中。

现如今,这把剑被收藏在了湖北省博物馆内供大家欣赏,这样既不影响对文物的观赏,又保证了文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