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蛇都是望而生畏的,也可以说是避之不及,而在众多的蛇类中,最毒的应当属眼镜王蛇莫属,一般情况下,如果被这种蛇咬到的话,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只以毒性来讲的话,眼镜王蛇可能连这种海鲜的“脚趾头”都比不上,而且这种海鲜还是我们吃了几十年的美食。
青口,学名贻贝
广义上的贻贝属于双壳纲翼形亚纲的贻贝目,贻贝科,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贻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的颜色居然跟性别有关,成熟雄性的生殖腺发白,而雌性则是是比较鲜艳的橙黄色。
其实贻贝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端上了餐桌,是很多沿海城市的餐桌美食,比如在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餐桌上很容易找到它们的身影,可谓是价廉物美的好东西。
但是贻贝虽好,却可能有毒。
贻贝中毒案例
人类第一次发现贻贝中含有毒素是在1793年,根据历史的航海记录,有5名船员于1793年6月15日食用了贻贝作为早餐,结果就中了毒,当时乔治温哥华上尉是亲眼目睹了他们中毒情景,非常痛苦,最后由于抢救及时,只有一位船员中毒而亡。
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发现了贻贝中毒案例,比如2017年6月8日,福建漳州漳浦县的村民们吃过普通的海鲜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身体不适,感觉到了嘴麻、手麻、脚麻,喘不过气来等感觉,在这起事件中共有36人中毒,其中一人中毒情况最为严重。
贻贝本身是无毒的。
贻贝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毒的,只有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出毒性。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才发现贻贝体内的毒素是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而成的,因为贻贝的主要食物是海里的藻类,具体是指涡鞭毛藻。
正常情况下,涡鞭毛藻并不会影响贻贝的,但是一旦它们出现过度繁殖的情况,再喂食给其他生物的话,就会产生毒素,这也是我们听说过的“赤潮”现象。现如今不只是在贻贝中发现了中毒情况,在牡蛎、扇贝中也有发现。
赤潮
赤潮并不是单纯的指藻类过度繁殖导致的水体变红的现象,而是泛指所有因藻类过度繁殖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破坏的一种灾害性异常现象。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也会随之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绿、褐色等。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由海洋赤潮引起的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被冠以“已知最毒有机化合物”的致命物质,毒性极强,据悉,某些贝毒的毒性要比眼镜蛇毒素高上80倍,比可卡因这类麻醉剂强10万倍。
根据已知资料显示,人体摄入麻痹性贝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7微克每千克体重,而注射这个数字为0.6微克每千克体重,以体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为例,摄入400微克(0.0004克)麻痹性贝毒就会致死,由此也可以看出麻痹性贝毒毒性有多强。
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麻痹性贝毒的特效解毒方法。如果有人一旦食用了有毒素贝类,就会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
近年来,赤潮现象在世界各国海域都在频繁的发生,尤其在长江口,珠江口和浙江沿海等地几乎每年都会有赤潮的现象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为了减少赤潮的发生,我们必须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