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一年后,为什么驻日美军90%得病?

1945年9月8日,作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带着哈尔西一干人等以及家人来到东京行使职权。从这时起,他成了7000万日本人的实际统治者。在前往官邸的路上,面对沿街荷枪实弹的日本兵,麦克阿瑟夫人非常担心安全问题。

她很清楚自己的丈夫“双手沾满了日本人的鲜血”,而以残暴著称的大和民族一定会找机会报复。但麦克阿瑟十分自信地告诉她:“放心吧,如今的日本人比德克萨斯牧场上的羊羔还要温顺”。那么,真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主要取决于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极端化”。他们极其鄙视弱者,在与美军作战中可以无惧死亡、血战到底;而一旦被征服又表现出极端推崇强者的一面,将美国占领军视为自己的主人,更是将麦克阿瑟奉为“太上皇”,显得极其谦卑。

以天皇裕仁为例,当得知麦克阿瑟的指挥部收拾妥当后,全然没有往日的不可一世,急忙身着盛装、顶着烈日,主动登门拜访。两人在客厅就座后,裕仁因害怕而双手发抖,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倒是麦克阿瑟主动寒暄,缓和了会谈气氛。

接下来,裕仁说:“将军,之所以到您这里来,是要把我自己交给您所代表的各个大国来裁决。我对我的人民在战争中做出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承担全部责任”。曾经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如此的卑躬屈膝,令人唏嘘不已。

与天皇的上门示好相比,其他的官员几乎就是“跪舔”了。麦克阿瑟一条十分宠爱的长耳猎犬死了,情绪非常低落,陷入失去爱犬的悲痛中。时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得知后,千方百计弄到那只狗的照片,命人到处寻找与其一模一样的狗。

第二天,吉田茂亲自把狗送到了麦克阿瑟的官邸。也许每个人都喜欢有人阿谀奉承一样,两人在日后的合作最为密切,就连尼克松对其合作关系也十分推崇,评价道:“麦克阿瑟是法典的制定者,吉田则是执行者,两人在特殊合作下重建了日本”。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人的骨子里是自卑的,也正因为有自卑感的存在,他们急于向外扩张,去寻求优越感的存在。而一旦将其征服,就会立刻恢复原先自卑式的驯服和怯懦。这就是日本人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

不过,日本人对占领军的“巴结”远未结束。

日本投降后,美军作为占领军进驻各大小岛屿,建立军事基地和军营。无事可干的美国大兵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尤其是经常发生侮辱妇女的严重事件,而顺服的日本人敢怒不敢言,甚至建立“娱乐场所”为美军提供服务。

当时的日本百废待兴,花钱的地方有很多,但建造“娱乐场所”却毫不犹豫地投入了5000万日元,并且以官方的名义招聘18至26岁的女性,不仅包吃包住,而且美名曰为“涉外俱乐部女性事务员”,3个月内前来应聘的女性高达6万人。

然而,等待她们的却是悲惨的命运。在这些“娱乐场所”里,她们饱受美军摧残,最多的一天要接客55人,惨叫声响彻夜空,路过的当地警察全部绕道而过,问都不敢问一声。在日本,凡是有美军驻扎的地方,都会有一处这样的“娱乐场所”。

在日本当局看来,“用这笔钱换取其他女性的贞洁和血统的延续,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他们还向各地发出《外国驻屯慰安施设整备》等文件,要求各地警方协助为占领军建造服务的“娱乐场所”。日本人的谦卑已经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

谁知不到一年,这个“蒸蒸日上”的事业,就被美军驻日最高司令部紧急叫停了。倒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驻日美军得“脏病”的比例已超过90%。原来,美国大兵不愿用安全套,接客妇女又不敢拒绝,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愈演愈烈。

消息传回美国国内,民众一片哗然,特别是美军家属纷纷抗议,并质问麦克阿瑟:“这些年轻小伙子公然在日本出入这些‘娱乐场所’得了脏病,你这个司令对此很自豪吗?”一向嚣张跋扈、善辩的麦克阿瑟,既无力辩解什么,也不敢声张。

其实,他这么做的背后不仅仅是理亏,而是他自己也染上了让人难以启齿的“脏病”。不管怎么说,战败后的日本,上到天皇首相,下到平民百姓,就像一夜之间得了“失忆症”,对待美军不再敌视,反而像大恩大德的至亲好友一样对待。

美军在日本的日子过得舒适而惬意,自然离不开当地人的“巴结”,而这“巴结”的背后,无不透露着这个民族极其自卑的一面。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