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流域面积69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河,且长度达到6440公里是世界第二长河。
世界第三的长江长度6378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拥有89座跨江通道(截至到2016年年底的数据)。而秒长江好几条街的亚马逊河连一座横跨的桥梁都不曾有过,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的小伙伴可能要自豪地抢答了:要是落到中国这个又壕、又高超的基建狂魔手里,大坝桥梁应有尽有。
实际上,亚马逊河太“凶”了,亚马逊雨林更有“人类禁区”的凶名,如果有桥能跨越对原住民来说是件好事,但是至今无桥并非是资金和技术问题,而是亚马逊河太过“桀骜不驯”。
亚马逊河的可怕——特别针对男性
亚马逊河中有世界上最大蛇的亚马逊森蚺,精明的猎人凯门鳄,牙齿锐利的食人鱼,水下高压电之称的电鳗,最大的淡水鱼巨骨舌鱼。
图:似鲭水狼牙鱼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凶物之外,还有锯齿狼牙鱼也叫似鲭水狼牙鱼,它在世界上最危险十大鱼类排行第一。成年身长1.2m,可以吞食0.6米大小的其他鱼类,以凶名赫赫的食人鱼为食。它的致命武器是下颚15厘米长的“狼牙”,能轻易击穿其他来犯的大型鱼类,人类一口一个准,在它所在的水域内霸主地位无鱼能动。
亚马逊河内还潜藏一种爱钻尿道口的小型鱼类——寄生鲶鱼,也叫牙签鱼,体长不到1厘米,身体透明,很容易在水中“隐身”。它没有以上凶手的致命武器,生存的方式是利用鳃盖上的独特勾刺,把自己挂它其他生物身上,吸食它们的血肉,直至宿主死亡。最关键是人类的尿液味道对它有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它经常通过尿道口进入人体,那种酸爽的滋味,自行脑补,想要将它取出只能割开皮肉。
还有一种让男人闻风丧胆的鱼叫做帕库食人鱼,它有多个外号,由于长着和人类极其相似的牙齿,因此也叫人齿鱼。不过,更多的人愿意叫它“切蛋鱼”。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吃素,但它有一个癖好,喜欢攻击人体的“裆部”,因为它嗅觉灵敏,又偏爱臭味,特别是男性那个“不可描述”的位置在水下散发出的味道。在资料记载中,当地男性因为被咬掉,失血而亡的事件就有几十起。
总之对于过河人来说,亚马逊河比任何一条河都需要桥,毕竟谁也不想边捂着边过河。
没有桥梁的原因
亚马逊河支流高达1.5万条,流域面积占据了南美洲40%,大小堪比整个澳大利亚,其中一大半位于巴西境内,以巴西的能力还不至于建不起一座桥。
只不过整个亚马逊雨林仅仅居住了1500万人,大多数都是以渔猎为生的原始住民,而且由于水系众多,即使小范围穿越也不是一座或几座桥可以架接的。从经济效益出发,建桥远不如一艘独木小船来得实在。
亚马逊雨林地处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降雨量并不固定,而且亚马逊流域又是一个大洼地,平均海拔较低。简单来说,如果把它缩小来看并不像一条条水沟,反而更像一片水泥地,因此当暴雨来临,就像是在水泥地上泼上一盆水,原本12km宽的河道会扩大到40km,这意味着桥梁需要打出至少3倍的提前量,而平时桥下四分之三的地方并没有水,无论是雨林的砍伐改造,还是横跨在雨林之上都得不偿失,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原因。
长河往往孕育着文明,农业与安定是文明的初始条件。大部分长河当洪水褪去,河水大概率会回到原本的河道留下两侧肥沃的淤泥地,可供当地人种植庄稼,从而在附近建造城邦,安居乐业。亚马逊流域的矿物质更为丰富,更适宜耕种,但天气反复无常,汛期没有规律,种地相当于跟时间赛跑,很可能今天撒上种子,明天来场大雨河道一扩宽就把种子带走。
无法建桥的最主要原因是亚马逊河流域平均海拔低,地形较为平坦,没有坚硬的岩石,只要水流量稍稍变大就会冲击土壤,顺势改变河道,意味着今天一帮人依水安邦,明天河水就不从这里走了。原本雨林中就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河又总乱跑,洪水还不定期泛滥,谁还愿意种地呢?所以亚马逊流域的文明都仅仅只是昙花一现。
桥梁为人而建,而人又无长久定居之所,城邦难以发展,建桥毫无意义,即使斥巨资硬是花上三五年,建一座超级大桥,大概率会出现尴尬的场景:桥建好了,河却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