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夜”直播时,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讲到:
有2亿人设置了朋友圈3天可见。
这个功能,也是微信里用的人最多的。
说来也是巧,前段时间部门来了个新同事,出于工作原因,我加了她的微信。
正想打开看看她的朋友圈,企图了解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却发现空白的页面里只显示了冷冰冰的几个字: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我小小的好奇心被迅速扑灭,当然,没有一丝不愉快,毕竟这太常见了。
以前还觉得,这种做法挺冷漠的,好像把人拒之门外。
工作久了才发现,朋友圈,早已不纯粹。
01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自己的通讯录好友数量。
足足有2076人。
随便一划,这里面什么人都有:
工作以后加的领导、同事、客户,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朋友,七大姑八大姨。
甚至还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
比如楼下送水的大叔、理发店Tony老师、某天中午吃完外卖加的店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已经不再只有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有很多称不上是“朋友”的朋友。
刚加好友的时候没在意,忘了设置“只聊天”或者分个组,现在想重新设置,为时已晚, 想删但又不好意思删。
我的微信,早已不属于我自己。
我的朋友阿华,刚毕业那会按照家里的要求,拼了命地考到银行工作,尽管他自己并不喜欢。
在爸妈眼中,这是份体面舒服的好工作,而且工资不低。
但这一切,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简单:
为了追上比天高的KPI,有时他甚至不止996,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客户无理取闹,同事甩锅,最后剩下自己挨领导骂;
一个人在城市打拼,没有多少可以倾诉的身边人。
他不敢告诉爸妈,怕他们知道了会担心,会吃不安睡不着。
那些只敢放在心里的话,和埋在深处的情绪,只有到了夜深人静,一个人躺在床上戴着耳机时,才忍不住发泄出来。
在朋友圈发自己的糗事、对工作的不满、对生活的感悟、无病呻吟故作深沉、深夜立flag……
可这些深夜的沙雕和矫情,第二天清醒了他立刻觉得尴尬。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曾经有人对569名Facebook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发帖又后悔是常态。
有几种状况最常见,包括人际关系、工作信息等等。
你自己翻一下1年前的朋友圈,是不是多少觉得有点羞耻。
更不想这些内容被人看见。
现在的“三天可见”,也算是给我们保留了一些自尊,也是个人态度的一种变相表达和抗争。
越来越多人设置三天可见,是因为朋友圈不再是“私域”,而是一个公开场合。
完全开放朋友圈,只会让人觉得自己的隐私被冒犯。
02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是想建立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边界感。
这也是熟人社交下的“距离感需要”。
年终这段时间,也是闺蜜加班加得最狠的时候,总是10点多才回家。
有一晚洗完澡,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打开了吹风机。
没过多久,室友就来敲她房门:
“吹风机声音太大了,我都被你吵醒了”
“下次这么晚的话,你能不能明天再洗头吗?”
“你这样会影响我休息。”
闺蜜很委屈,忙了一天,也实在没有心情和她吵起来。
于是发了条朋友圈,小小发泄一下。
事情过去几天了,没想到在茶水间,隔壁部门一个最近两天因为工作加了微信,但几乎没怎么聊过天的同事居然跑来八卦:
“你朋友圈怎么啦?”
“以前没见你这么丧啊。”
“是不是哪个同事气着你了?”
突然一个不是很熟的人来“关心”自己,闺蜜觉得很尴尬。
她不想和一个不熟的人交代什么,更不想让自己的痛苦变成别人口中八卦的料,于是随便搪塞了过去:
“害,都是小事,过去了。”
完全开放朋友圈,让她突然有种自己的私生活被看穿,还要拎出来讨论一番的不适。
所谓边界感,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
守住那界限,就是继续现在所熟悉的感觉,维持那里的世界、那里的规则和关系。
同理,朋友圈也是如此。
三天可见,意味着我没有屏蔽你,我们有正常的社交距离,你可以看到我。
但是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不是全部。
那就足够了。
这也是我和你、和世界之间的边界与规则。
剩下的那些,是我的留白。
是我保留的一点点神秘感。
你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我,我们保持礼貌的观望就好。
03
很多公众号都说,朋友圈三天可见是在“冷掉”朋友的心。
那条白色的线,隔开了那些想来关心你的人。
其实不然。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从朋友圈了解你的近况,而是直接私聊你;
不在乎你的人,哪怕你费尽心思,一天发10条朋友圈,她也不会真的来关心你。
感情的深厚从来与数量无关。
朋友圈就像一个擦拭得特别亮的透明橱窗。
我们一直在认真经营“人设”,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于是在发朋友圈前,思前想后、斟词酌句、照片P了又P。
这些,都是为了能让那些途经橱窗的人,一眼看到我们与众不同之处,留下好印象。
但是,橱窗很小,它只够展示我们光鲜亮丽的一面。
橱窗下方藏着的那个小小的暗门,才是我们为了支撑这个橱窗而付出的所有辛苦和努力。
这扇门后面,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和个性。
有喜怒哀乐,有柴米油盐。
但不是每个人都想了解你的这些。
朋友圈三天可见,不仅不会伤害到在意你的人,反而能帮你区分出谁是真朋友,谁是来看你热闹的。
因为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通过一个橱窗去关心你。
她会打开那扇小门,走进你的内心,抚慰那个真实的你,而不是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你。
更何况,情绪也是有保质期的。
三天过后,悲喜都成为过去。
活在当下,不念过往,才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写在最后:
我是秦桑。
我很多朋友,一旦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以后,就再也没有改过。
这种简单的建立边界感的做法,让人很舒适。
别听其他人指指点点,你的生活你负责。
本文由极物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