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跟秦朝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下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这本书也被称为《吕览》,据说最早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二十余万字。主要以道家学术为主,之后融入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众多学派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将这些学说熔于一炉,这才有了让后人惊叹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虽说只是一部集先秦儒家之大成的学说,但同样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吕不韦原本想要将这本书作为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一部重要文献,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还发生了焚书坑儒这样的大事,严重打击了儒家学说在秦国的地位。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并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以儒家学说作为基调,在这基础上还吸取了法家的治国安邦技巧、墨家公平公正原则、兵家的权谋变化等众多学派的优良学说,最终形成的一个非常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这本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后来,都有非常高的价值。除了能通过这本书了解秦朝的一些文化跟一些文献记载之外,还能通过这本书学到不少的文学知识跟管理经验。可以说这本书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价值方卖弄考虑都有很高的价值,是一部上承先秦诸子学说,启下秦汉文学的一部巨作,特别是在管理思想方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虽说这部书有诸多学派的文学思想在里面,但是在当时的很多人眼中无论是吕不韦还是他的代表作都被列入杂家。就连高诱都说《吕氏春秋》这本书:“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