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小节造就完美,而完美绝非小节。
——米开朗基罗
据调查,1978年,当《异形》在20世纪福斯公司制作的过程中,我料想,如果能为电影剧作设计某种公式,将会是件很有益处的事。我希望减轻创作的负担,以便能一路坦途地抵达故事的结尾,而不会使之分崩离析、陷入混乱。直到那时,我的剧本是将从头至尾处处奏效,还是将丧失叙述要点、偏离轨道,似乎仅仅是件撞大运的事。只要我灵感迸发,剧本就会奏效。而当灵感缺失——某种程度上永远如此——我便无法确定接下来该写什么,即使我知道自己想到点子上了,即使我知道剧本乏味透顶。一个公式,这便可以保证每次都能实现可靠的叙事,对吗?
我设想着某种情节和人物的清单,以便从中获取我的故事元素。我对《异形》的制片人之一戈登?卡罗尔(Gordon Carroll)提起这一想法。他说:“唔,好吧,倒是有那么一本书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情节类型。”
我的耳朵如猫一般伸向前方:“真的吗?是什么书?”
“我手边就有。”戈登四处翻找,拿来了一本有着褪色蓝布封面的发霉小册子。书名是《谋篇布局》(Plotto),作者名叫威廉?华莱士?库克(William Wallace Cook),副标题是“情节大全”( The Master Book of All Plots),1928年出版。
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能借我看看吗?”
“尽管拿去吧。”
“谋篇的方法,”库克开始道,“使谋篇者能够以一个主控情节开始他的故事,并依其排列自己的情景和冲突;或者说,它使他能够以一个情景或冲突开篇,并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展开中审视特定的主题。”
没错,接着看。
“如果选择主要冲突围绕A或B一个人建立,应浏览A组或B组;如果围绕A和B建立,则A组和B组可供参考,A组或B组亦可用于......”
要知道,这一建议是以极小的字体印刷的。出于健康原因,我不宜细看。
“冲突,”库克接着道,“分为如下的几大类:”
不幸中的冲突。
错误判断中的冲突。
帮助中的冲突。
拯救中的冲突。
理想主义中的冲突。
责任中的冲突。
必需中的冲突。
机会中的冲突。
个人限制中的冲突。
模仿中的冲突。
狡诈中的冲突。
罪过中的冲突。
复仇中的冲突。
秘密中的冲突。
揭示中的冲突。
我接着往下浏览。正如戈登告诉我的,库克试图总结他听说过的每一种情节。还有一些,例如:
(50)在独特的动机驱使下,耍起了诡计的手段
(a)(112)(117)(148)(156) 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高贵的B;或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的B,便假装成富人(187)(228)(233)(347a-*)
(b)(171)(734)(1106-*ch B至A)(1146) 出身低贱的A,爱上了高贵的B;或出身低贱的A,与高贵的B相爱,便假装成上流社会成员(139)(153)(209)(1200)
三百页纸都是诸如此类字体微小的建议。
“谋篇布局”,该叫做“烂醉如泥” 才是,我试读之后的感觉就是如此。“戈登,”我说,“这书没用。难道没有某些总体性的规则能每次都运用到写作上吗?某种简单的东西?”
“唔,”他说,“有种老的规则说,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
“什么意思?”
“我就知道这些,第二幕的结尾是主人公最黑暗的时刻。”
我思量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什么东西就在那儿,而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我决定以这种观念为楔子。如果能搞清楚“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也许我就能弄懂情节建构的某种重要问题。于是,我极力思考我所听说过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切,尽管那少得可怜。
一个广受欢迎的技巧是把故事分成三幕,我在无数场合都听到过它,自己也运用过。我不知道它逻辑上的原因,但从直觉上,三幕似乎能比两幕、四幕或其他幕次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我在刚开始写的几个剧本里,从未想过分幕。但当我开始照此拆分它们时,故事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叙事动力。到我写《异形》前,我已经运用过三幕结构一到两次了,而且效果我也很喜欢。《异形》也是三幕。《异形》第二幕的结尾是“破胸”的场景,这也是故事中最紧张的场景。但是,这就是“最黑暗的时刻”吗?好吧,对人类而言,从那以后,事态当然是变糟了。再后来,终于有了转机。我猜想,那可以算得上“最黑暗的时刻”吧。但我能确信吗?
无论怎样,我现在已经有了两条规则:(1)三幕;(2)第二幕结尾时“最黑暗的时刻”。还有别的吗?
哦,有个东西是我从和职业电影人的交谈中逐渐学会的,这就是“冲突”的概念。为了避免你的故事乏味,冲突是必需的。看人们自得其乐是乏味的,在故事里,他们应当总是身处麻烦之中,而这种麻烦通常就被称为“冲突”。
那么,三幕、最黑暗的时刻、冲突。把它们加起来呢?
我开始摆弄零部件。
如果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那第一幕落幕呢?第三幕落幕亦即全片结尾呢?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把“最黑暗的时刻”和冲突联系起来呢?
什么是冲突?
“分析”意味着拆解。如同物理学家把原子劈成夸克,我着手把“冲突”解剖成尽可能小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推论道,你必须有人物。然后,你必须有某种东西,让他们为之冲突。这就是说,“冲突”就是两个人为了某种事物、某种问题争斗。他们在何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上意见不同:一个人认为必须这样做,另一个认为应当另求他途。这便是冲突。例如,在《异形》中,“问题”便是如何对待人类。人类认为他们应当求生存求平安;异形却不这么想。(机器人艾什持复杂的中间观点;他不像异形那样与人类势不两立,但最终在众人为之工作的公司的命令下,认为人类是“可以牺牲的”。)这便构成了电影的冲突。
我接着往下浏览。正如戈登告诉我的,库克试图总结他听说过的每一种情节。还有一些,例如:
(50)在独特的动机驱使下,耍起了诡计的手段
(a)(112)(117)(148)(156) 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高贵的B;或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的B,便假装成富人(187)(228)(233)(347a-*)
(b)(171)(734)(1106-*ch B至A)(1146) 出身低贱的A,爱上了高贵的B;或出身低贱的A,与高贵的B相爱,便假装成上流社会成员(139)(153)(209)(1200)
三百页纸都是诸如此类字体微小的建议。
“谋篇布局”,该叫做“烂醉如泥” 才是,我试读之后的感觉就是如此。“戈登,”我说,“这书没用。难道没有某些总体性的规则能每次都运用到写作上吗?某种简单的东西?”
“唔,”他说,“有种老的规则说,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
“什么意思?”
“我就知道这些,第二幕的结尾是主人公最黑暗的时刻。”
我思量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什么东西就在那儿,而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我决定以这种观念为楔子。如果能搞清楚“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也许我就能弄懂情节建构的某种重要问题。于是,我极力思考我所听说过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切,尽管那少得可怜。
一个广受欢迎的技巧是把故事分成三幕,我在无数场合都听到过它,自己也运用过。我不知道它逻辑上的原因,但从直觉上,三幕似乎能比两幕、四幕或其他幕次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我在刚开始写的几个剧本里,从未想过分幕。但当我开始照此拆分它们时,故事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叙事动力。到我写《异形》前,我已经运用过三幕结构一到两次了,而且效果我也很喜欢。《异形》也是三幕。《异形》第二幕的结尾是“破胸”的场景,这也是故事中最紧张的场景。但是,这就是“最黑暗的时刻”吗?好吧,对人类而言,从那以后,事态当然是变糟了。再后来,终于有了转机。我猜想,那可以算得上“最黑暗的时刻”吧。但我能确信吗?
无论怎样,我现在已经有了两条规则:(1)三幕;(2)第二幕结尾时“最黑暗的时刻”。还有别的吗?
哦,有个东西是我从和职业电影人的交谈中逐渐学会的,这就是“冲突”的概念。为了避免你的故事乏味,冲突是必需的。看人们自得其乐是乏味的,在故事里,他们应当总是身处麻烦之中,而这种麻烦通常就被称为“冲突”。
那么,三幕、最黑暗的时刻、冲突。把它们加起来呢?
我开始摆弄零部件。
如果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那第一幕落幕呢?第三幕落幕亦即全片结尾呢?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把“最黑暗的时刻”和冲突联系起来呢?
什么是冲突?
“分析”意味着拆解。如同物理学家把原子劈成夸克,我着手把“冲突”解剖成尽可能小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推论道,你必须有人物。然后,你必须有某种东西,让他们为之冲突。这就是说,“冲突”就是两个人为了某种事物、某种问题争斗。他们在何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上意见不同:一个人认为必须这样做,另一个认为应当另求他途。这便是冲突。例如,在《异形》中,“问题”便是如何对待人类。人类认为他们应当求生存求平安;异形却不这么想。(机器人艾什持复杂的中间观点;他不像异形那样与人类势不两立,但最终在众人为之工作的公司的命令下,认为人类是“可以牺牲的”。)这便构成了电影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