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80、90后都记得,小时候存款利息特别高,现在存款利息远远赶不上通胀的速度。
好歹,我们存钱到银行还是有利息的,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零利息,甚至于存钱到银行,银行还要收你存管费用。
这一切,不能用钱不再值钱来解释,要追问一下,钱为什么不值钱了?
每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管仲跨越了三千年,冲我诡异的笑。
对于管仲,孔子是很佩服的,他评价管仲“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自己都不敢称“仁”,连用两个仁字,可见管仲的不简单。
01
管仲对于人性的认识
管仲是齐国的国相,他刚刚上任,老板齐桓公就天天问他一个问题——我想承包全天下,可以吗?
管仲当然不能说不行,但问题是承包全天下,需要硬实力的军队,这些都要考验国家的动员力,最后都会落到一个字——钱!
齐桓公认为,这好办,征税就可以了,天才的齐桓公已经想出了征收房产税。
要知道,当时的商业并不发达,房地产交易远不能跟如今相比,自然就不存在流转税的可能。
齐桓公这是一锤子买卖,根据一个人有多少房产,直接征税。
因此,管仲警告他:“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
就是说,人民群众一贯好吃懒做,见利忘义,拿东西时绝不手软,想从他们手中拿东西,他们秒变谢广坤!
在这个认识论的基础上,管仲认为,齐桓公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会促使百姓转移资产,更何况当时大伙儿都不富裕,这就不是与民争利了,是与民争命。
到时候别说承包天下,一旦激起民变,你就洗洗“税”吧!
但管仲就是管仲,人家是个好员工,他明白老板提出问题,要的是解决方法,而不是纯粹的否定。
齐桓公想拥抱星辰大海,你管仲就不能领着工资不干活置身事外。
基于管仲对民众趋利的认识,他认为财政手段要外示以恩,内示以威。只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惠及他们的地方,而不让他们感到国家从他们手中拿东西。
就是所谓的“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要始终让民众意识到,你能吃饱,是国君的恩赐;你吃不好,是你自己不争气。
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轻重平准之法。”
02
轻重平准之法
轻重原先只指货币购买力,小为轻,大为重,后来把商品价值、价格涨跌也纳入了轻重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
管仲的这个方法,意思是国家不能放任经济不管,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调控经济。
马大爷说了:“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自从贵金属的价值凸显后,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国家拥有的金银大于百姓个人。
这根本原因和如今美元强势的理由一样,都是国家武备的作用。
看来,这种庙堂和江湖的力量对比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失衡了。
齐桓公作为齐国的老大,能调动的金银肯定要大于个人。
在此基础上,管仲发现,当时的金银虽然也是一般等价物,但却不是硬通货。
言外之意,金银仅仅是币,而不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锚。
这个锚在当时是一种大宗商品——粮食!
管仲观察到,“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粮食可以作为定价一切商品的基准,也决定了政府发行货币的数量。
齐桓公作为公室代表,握有大量金银,对收购粮食这种战略物资有极高的效率。
因此,管仲将齐国作为最大的做市商,与民众进行交易。
寻常百姓除了吃饭还要穿衣,那买衣服,就需要金银了,最直接的就是卖掉粮食去换金银;
丰收年景,粮食价格低,齐国公室能收购到更多的粮食;灾荒年,粮食价格高,偏偏拥有粮食最多的是齐国公室,百姓想弄到粮食,又必须付出更多的金银。
无论是金银还是粮食,齐国公室总是赚的。
金银是一般等价物,粮食是硬通货,通过金银和粮食结算的汇率差,齐国赚取了大量财富。
造成的波动也远比直接征税温和的多。
03
贸易战的祖师爷
但是管仲也认识到了,土地、人口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是恒定的,且民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不能竭泽而渔。
如果放当代,我们可以精耕细作,采用最新技术提高田产,但管仲不存在这个条件。
因此,管仲转移了获利标的,去掠夺他国财富。
管仲先是提议,齐桓公为首的齐国贵族统一穿鲁国丝绸织成的衣服,带动了社会潮流。
齐国民间被这股风气感染,对鲁国丝绸的需求量大增。
这样,鲁国商人就重金收购鲁国百姓的丝绸,鲁国百姓看丝绸获利多,就纷纷加入到纺织大军中来。
鲁国国君也被冲昏了头脑,还对从事纺织的百姓进行补贴。
等过了一段时间,管仲派人到鲁国考察,发现鲁国百姓全都不再种粮食,改种桑养蚕后,管仲下令齐国境内不许再穿鲁国丝绸织成的衣服,然后低价向中原各国倾销库存的鲁国丝绸。
这样,鲁国本土境内的丝绸就无法变现,更狠的是,管仲禁止出口粮食给鲁国。
当时,鲁国的粮食价格是齐国的百倍,鲁国的金银货币也就涌入了齐国。
两年之内,鲁国百姓十分之六逃到了齐国。
鲍叔牙没能靠军事上压垮鲁国,管仲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鲁国成了齐国的附庸。
从这点看,管仲才是贸易战的祖师爷。
两千年后美联储也是拾管仲的牙慧,通过高价收购对手盘国家的商品和技术,为对手盘国家提供资金的流动性,迅速掌控对手盘国家的产业,然后通过美元加息撤出,将对手盘国家的产业利润全部洗劫。
不同的是,管仲打的是金银和粮食的组合拳,美联储玩的是美元加息。
04
为什么要抑制大户?
管仲玩汇率差是针对本国百姓的,而贸易战是针对别国的,一旦涉及到贸易,就不可能没有商人的参与。
商人如果洞悉了这个游戏秘密,也会效仿。
偏偏商业市场一旦开放,效率是无法回撤的,形成富商巨贾是必然。
管仲玩这一套之前,中国还未见厉害的商人;管仲之后,范蠡、子贡、白圭粉墨登场。
可见,大伙儿都明白了这一个潜规则。
令人惊奇的是,管仲提前就有所准备。
管仲要求严格实行“国轨”制,就是把天下财物、人口、物产全部统计,对于统计方法要求严格保密。
这样,商人就丧失了从中牟利的基础。
所以说管仲才是“重农抑商”,商鞅那种是除了农战,啥也不要,那叫绝商。
管仲的观点很明确,操控汇率、打贸易战这种游戏只能国家一家霸着玩,阻碍民众的套利行为,是执政的重中之重。
因为当齐国刚刚开始图谋称霸的时候,作为做市商,肯定会相应给予百姓很高的好处,这样才能吸引百姓参与,提升经济活跃度;
到齐国实力强大后,百姓也跟着富了起来,如果依旧给百姓同样的好处,这其中再出现个范蠡一样的大资金持有者,对于国家的财政负担是很大的。
对于范蠡本人来说,跟国家做交易却像开印钞机,国家变相补贴他。
所以,这就能解释本文开头的问题了。
我国当初一穷二白的时候,存款利息很高,因为要吸引资本、人力、技术来赚取回报,发展国家。
如今,大家普遍兜里有几个钱的时候,如果利息和之前一样高,就会出现现金不流入实体,趴在银行收息,市场就会凋敝,银行压力也会变大。
管仲时代,没有发达的金融业和利息这个工具,所以简单粗暴打击大户就是必然的手段。
05
结语
由于管仲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对人性和社会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所以不出意外获得了成功,他的老板齐桓公也成功承包了天下。
他的思想影响至今。
且不说灭国不用兵,杀人不用刀的经济战,是如今某国的杀手锏。
就说他屡次利用粮食做文章,除了鲁国,楚国、衡山国都吃过这方面的亏,也足够提醒我们要“以史为鉴。”
所以我们今年才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食尚。”
这也说明,借助像管仲这类先哲们的论著,重翻那些祖先留予我们的智慧宝藏,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世界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