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犯的一个错误,直接导致秦亡

公元前 228年,秦军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将他流放到湖北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里,不到一年时间,赵王就饿死在茅屋里,死时瘦骨嶙峋,衣不附体。

秦王朝的统一,伴随着的是对六国权贵们的打击:韩国国君被软禁于陈县,魏国国君被秦军斩杀,楚王自杀而死,燕王被废为庶民,齐王被骗至秦国,发配边疆。除此之外,大量贵族被迁离故土:位于河南的韩国贵族被迁徙到安徽,位于山西的赵国贵族被迁徙到四川,位于湖南的楚国贵族被迁到甘肃……这些贵族像奴隶一样被驱逐,被迫离开自己的地盘,丧失了特权。

六国贵族在骨子里文明尔雅,自我优越感强,如何受得了被西北边陲的乡巴佬痛打的滋味?

昔日的权贵一夜之间沦为奴隶,失去尊严和财产,而新王朝不给他们一点活路,甚至不给他们做“顺民”的机会,仇恨的种子开始萌芽。

秦始皇犯了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在武力统一之后,没有团结不同的利益群体,把许多潜在的朋友逼到了对立面。

▲秦灭六国之战形势图

要知道,在当时,六国贵族群体的数量在总体上是秦国集团的数倍。这些人拥有大量属民、财产,左右着当地的民心,各地财阀、宗族也与他们有着密切联系。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这些人其实都是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许多贵族见大势已去,都想投降秦王朝,“弃暗投明”“兵变起义”,希望能封个官、赏个职,可是秦王朝却把事做绝,不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道理。

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秦亡于农民起义。在我看来,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陈胜吴广的起义,缺乏政治纲领和组织能力,不足为道,是翻不了天的。

真正的王朝覆灭,往往是上层集团的分化瓦解,是旧有既得利益阶层对中央政权的反叛。这些上层集团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有长远的政治利益考量,有组织有预谋,这才是最可怕的威胁。他们正是趁着各地农民起义的战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攫取了政治果实:东汉末年,继黄巾军农民起义后,各地军阀,如董卓、袁绍、曹操、孙坚纷纷崛起,他们借着剿灭黄巾军的机会发展壮大,这些人最终导致了汉室覆灭。

▲大泽乡起义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始终未能进入关中政治核心区,最后是被关陇贵族李渊集团偷袭成功,夺得了天下,建立了新国家;北周末年,改朝换代的力量是朝廷内部的禁军统领赵匡胤,他夺了政权,叛变了朝廷;清朝末年,趁革命党起义爆发,北洋新军袁世凯集团悄悄攫取了政治果实……这些都说明了上层权贵集团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存亡。

秦亡的原因不在“平民”,而在“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很快就有了六国贵族的大规模复辟:

以赵王歇为领袖,以张耳、陈余为主谋的军事集团,占领了以邯郸为中心的原赵国大部分地区。

以魏王豹为领袖的军事集团,占领了以陈留为中心的原魏国大部分地区。

以齐王田巿为领袖,以田荣、田横为主谋的军事集团,占领了以临淄为中心的原齐国大部分地区。以韩王成为首的军事集团,占领了以阳翟为中心的原韩国大部分土地。

赵王、魏王、齐王、韩王……六国贵族集团对秦王朝群起而攻之。

最为重要的是以楚国贵族项羽为领导的起义军,这股力量成为真正推翻秦王朝的力量。

秦始皇对原先的既得利益阶层打击得太狠,不留余地,导致失势群体的反弹,这与商鞅之死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秦国军方上层也分裂了:秦军有两大主力,北方军团 30万人在长城对抗匈奴,南方军团 50万人在岭南开拓疆土,但因为皇长子扶苏被害死,北方军团的首领蒙氏兄弟也被逮捕,人心大乱,北方军团经过大清洗,基本上没有参战救秦;而南方军团获悉北方军团遭到清洗后,选择了观望,拒绝回援咸阳,最后在岭南自立为国。秦国军方的分裂,导致无兵可用,最后竟然只能派遣修骊山陵墓的 20万奴隶作战,所以不堪一击,被起义军和项羽军队横扫了。

▌摘自《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鞠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