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建立后推行分封制度,整个周朝一共出现了七百多个诸侯国,在经历了春秋时期的乱世之后,天下也只剩下了七个国力强大的诸侯国,后世将这七个诸侯国合称为战国七雄。
大部分人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七大诸侯国,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七大诸侯国的国都定居在哪儿,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七个诸侯国分别在哪里定都,又留下了什么历史依据。
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只有楚国是雄踞于南方,剩下六大诸侯国的疆域都集中在北方地区,因此七个诸侯国的国都大多数也都在北方。
首先我们来说说战国时期最后的赢家:秦国。秦国建立之初定都于秦邑,位于甘肃省的天水境内,史学家在此地曾发现古城遗迹和大量的陶瓷碎片,因为是秦国的第一个国都,所以也被称为秦始都。
在经历了百年的开疆扩土之后,秦国进行了迁都,雍城成为了第二个国都,也就是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部,这里的秦雍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这里出土的文物就有三千多件。
秦国最后一个都城咸阳,位于现在的咸阳市渭城区,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都城,这里不光有生活遗址,还有规模庞大的秦陵。
第二个要说到的是赵国,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独立出来,定国都在晋阳,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太原市晋阳区,古晋阳遗址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还有当时赵国国君赵简子之墓。
赵国在成为公认的诸侯国后迁都于中牟,是现在河北鹤壁市的山城区。最初对于中牟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中牟是现在的河南郑州中牟县,但是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发掘,在鹤壁山城区发现了大量的墓葬遗址,中牟的所在也被确定了下来。
赵国的最后一个国都是在邯郸,存在大规模的古遗址,邯郸学步也是在这一时间段留下的。
接下来是同样从晋国分家出来的魏国,作为赵国的邻居,魏国的第一个国都是安邑,同样在山西省境内,魏国的安邑更偏向于南方,所以安邑就是今天的运城市夏县。位于夏县禹王乡的禹王城,就是魏国都城的遗址。
在公元前339年,魏国国君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到了大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市。有关于大梁城的考古资料至今没有被发现,早在很早之前因为黄河泛滥大梁城已经被掩埋,但是从一些史料记载中仍然可以确定,开封就是曾经大梁城的所在地。
韩国作为七大诸侯国中势力面积最小的国家,成为诸侯国的时间相对较晚,第一个都城是阳翟,是现在的河南许昌市禹州市,阳翟古城就位于禹州市的韩城街道。因为禹州古城沿用时间较长,至今仍然是县级市,所以有关于古城的遗迹已经是非常稀少的存在了,在当地比较著名的遗迹,就是战国时期的刺客聂政的坟冢了。
此后韩国灭了郑国,迁都于郑国的国都新郑,即河南郑州市新郑市,相比起阳翟古城,在20世纪初在郑韩古城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并被列为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楚国作为南方的霸主,因为地理和战争的原因,在历史上曾频繁地进行迁都,是七大诸侯国中都城数量最多的,因为数量频繁,有关于都城的争议也比较多,其中两大重要的都城分别是丹阳和郢城。
丹阳是如今的河南南阳市淅川县,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楚国的贵族墓葬群,并且出土了6000余件文物,后来楚国迁都到郢城,是现在的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楚国在这里留下了纪南城遗址。这两处都城是在历史中记载较多,地位较高,也有明确证据证明的。
楚国雄踞南方,而燕国则是身处最北方,在历史史料中并没有记载燕国都城的具体方位,但是考古学家通过发掘遗址,也有了一定的猜测,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燕国曾有两处都城,一处是初始的都城燕城,另一处是蓟城。
在房山区发现的琉璃河遗址,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是西周时期的城市,也是燕国的始都所在地,后来的蓟城实际上也在北京,只不过是换到了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最后一大诸侯国是齐国,也是七大诸侯国中都城数量最少的一个。地处最东边儿的齐国只有营丘一处首都,虽然期间国家的掌权者发生了更替,但是也并没有选择迁都。
古时候的营丘对应的是现在的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也存在大规模的城市遗址。所以七大诸侯国都城的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就是这些地点曾作为都城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