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在国际上又被称为“西伯利亚虎”,但我认为实际上“东北虎”这个名字更适合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在历史上,东北虎就是我国独有的物种,主要分布范围是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自清朝将外东北大部分土地割给沙俄后,东北虎才成为两国都有的物种。
其次从名字上看,“西伯利亚虎”听起来就像是整个大西伯利亚范围都有似的,但实际上东北虎在西伯利亚的分布,仅限于东南一隅,即亚洲东北部,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东北虎”才更适合它。
我国的东北虎数量仅有30多只,俄国的野生数量也不过600余,但如果时间往前推移个100年左右,那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纵观东北虎的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19世纪末起,俄国就开始大肆捕杀老虎,导致东北虎数量锐减,但也有不少东北虎逃至我国避难;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自50年代起,我国也开始大肆捕杀老虎了,因此部分东北虎又只好逃到俄国,所以俄国老虎的数量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这部分老虎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补充。第三阶段是目前东北虎正在经历的阶段,一方面是俄国老虎数量趋近于环境饱和,另一方面是我国这些年来的生态建设,东北虎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好了,由此它们正在往我国这边迁徙。
在2021年1月份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只行动极为特别的东北虎,它在6天之内,来回穿梭于中俄边境,且它的足迹旁边,总是伴随着狍子的足迹。
工作人员通过对足迹的测量发现,这就是同一只老虎,但从现场来看,并没有血迹,也无挣扎或者打斗的痕迹,表明这只东北虎并没有捕食到狍子。网友们纷纷调侃:六天出国三回,只为一只狍子,看来这狍子是够美味的。
狍子是东北虎的“主食”
既然东北虎这么喜欢狍子,6天来3回,那么狍子在东北虎的饮食构成里面,究竟占的比重有多大呢?
在一项针对锡霍特山脉地区的东北虎与狼的关系研究里,研究者发现,东北虎的主要猎物构成是一些体型偏大的有蹄类动物,这与预期相符,因为东北虎的体型较大,每餐能吃下大量的肉类,捕捉大型猎物要比捕捉小型猎物划算多了。
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香獐子、狍子、野猪、马鹿、驼鹿占的比重最大,尤其是马鹿、野猪、狍子,是该研究区域里东北虎饮食构成的前三。
其实狍子不仅仅是东北虎的“主食”,它也是该森林生态环境下的基础猎物,灰狼、豹子、欧亚猞猁等一众捕食者的“菜单”里面,狍子都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在锡霍特山脉地区,马鹿的相对丰度较高,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东北虎等大型捕食者的最主要猎物。
野猪虽然其种群数量不稳定,随季节变化较大,相对丰度也没有狍子高,但它也是老虎的主要猎物,且相对容易捕食一些,因而占老虎饮食构成的比重较高。
狍子繁殖能力强,相对丰度仅次于马鹿,那么自然也成了老虎的“心头好”。
生态廊道修复,东北虎畅行无阻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了,难道有“美味的”狍子就能把俄国的东北虎吸引过来吗?
实际上没那么简单,这只来三回的东北虎,包括2019年1月份从俄国来到我国生活的东北虎母子,它们之所以能从俄国不远千里来到我国,除了上文提到的俄国滨海边疆区东北虎趋于环境容纳度的饱和,以及我国这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之外,其最主要的原因还因为国家为它们“铺路”了。
这里的“路”指的并不是普通的公路、道路,而是生态廊道,生态廊道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条供野生动物使用的植被带,动物们可以在里面自由穿行不受人类影响,按类型又可以分为人工廊道和天然廊道。
从生态廊道的功能性来看,它尤为重要,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世界发展迅速,多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成孤岛状,破碎化严重,生态廊道及其连通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简单来说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有减少动物近亲繁殖、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扩大栖息地。很好理解,生态廊道的出现,使得原本相对孤立的栖息地重新连通了起来,为幼兽散布、物种扩散、物种重新回归创造了条件,同时生态廊道本质上也是一小块栖息地。
这些年间,得益于我国对东北虎豹生存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连通中俄东北虎栖息地的生态廊道不断被修复,为正在进行的,以及以后渐成规模的东北虎迁徙、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俄国的东北虎来说,虽然西伯利亚内陆地区广袤无比,但常年厚厚积雪覆盖及严寒的气候,并不太适合东北虎生存,所以从古至今西伯利亚内陆地区,都不曾有老虎分布。相对而言,我国广袤的东北林海雪原,一旦环境好了之后,将会是东北虎最理想的生存之所。
随着我国东北虎保护区里分批投放的有蹄类物种逐渐野化并繁衍开来,接纳更多的东北虎不成问题,那么可想而知,将来俄国东北虎出国到这边来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关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动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