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宠的女儿李讷,30岁仍未婚,主席:嫁人要嫁工人或农民

“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式尤其要严格”。

在生活中,毛主席做女儿的慈父,繁忙的工作之余,带着李讷外出散步,教懂礼貌。而在教育上,又是一名严父,他坚持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不搞特殊化。

7岁的李讷由于战争环境,无法去学校读书,与父亲一起在陕北杨家沟驻扎。

这一时期,粮食紧缺,一日三餐都要靠晋绥军区支援的黑豆来抵御饥饿。

吃了黑豆,嘴巴就会留有一圈黑印。

不明所以的李讷发现后,笑着问爸爸,叔叔阿姨的嘴巴都是黑色的。

李讷的这一句话,让毛主席陷入了沉思,再次开口说话,氛围变得很严肃,毛主席说:

“不要觉得好笑,现在没有粮食,前方的解放军叔叔阿姨都要靠吃黑豆才能打胜仗,而且,黑豆不仅可以御饥,营养价值也很高,吃了就能茁壮成长,你也应该和叔叔阿姨一起吃黑豆”。

从此之后,李讷开始一日三餐都与大家同吃黑豆,毛主席也始终没有给女儿开小灶,不搞特殊化。

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教育理念,小到穿插进女儿李讷的衣食住行,大到影响女儿的婚恋以及人生价值观,甚至李讷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也沿用父亲不搞特殊化。

延安时期出生,战争中成长

毛主席一生有10个儿女,6个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有不幸夭折的,也有失落民间的,真正留下的只有被众人熟知的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长女李敏以及次女李讷。

在这4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儿李讷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不仅获得了母亲江青的娇宠,还有毛主席陪伴成长。

但是,这位共和国的“公主”,却没有想象中生活的那般金贵,甚至连衣食无忧都没有做到。

李讷出生在延安时期,当时,毛主席已经47岁,年近半百的他,自投身革命以来,就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不是在戎马军旅,就是在政坛逐鹿。

除了作为革命家,毛主席还是一位情感丰富的父亲,小女儿李讷的来到,让他这颗半生操劳的心,有了慰藉的出口。

无论工作多么的繁忙,毛主席都会将女儿李讷带在身边,坚持不送保育院。

由于战争环境,李讷到7、8岁还没有上学,毛主席亲自教识字,并找来了保育员韩桂馨教授知识。

在读了《庄子?秋水》之后,李讷向毛主席讲述自己的读后感,河伯自高自大、鼠目寸光,这是不可学习的地方。

毛主席听了之后很是欣慰,小女儿进步了,毛主席告诉李讷:

“你有了思考的能力这很好,很多干部子弟都是尾巴翘不成了,有了痛苦,才有了态度的转变与觉悟”。

如果说,李讷从毛主席身上获得了父亲的爱与陪伴,那么毛主席也从李讷身上,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的身份。

工作之余,带着女儿散步,教孩子识字看书,讲故事等等,在与家人的书信中,也充满了对于小女儿的喜爱。

这份平静的父女相处时间很是短暂,1947年,蒋介石调兵几十万,重点进攻延安,从此,李讷的生活中充斥着轰炸、枪炮。

蒋介石大举攻延安,战斗机在延安的上空轮番轰炸,地面炮声接连不断。

中共中央采取及时撤退,诱敌深入的战略。

每当炮声响起时,

毛主席就会问小李讷:“飞机轰炸,你害怕吗?”

李讷说:“躲到防空洞里就不怕了”

毛主席又问:“敌人离延安不远了,正在打炮,你怕不怕?”

李讷回答:“爸爸不怕,我就不怕”

毛主席告诉李讷:“听一听枪炮声,是对你的锻炼,大人需要锻炼,小孩子也需要”。

撤离延安后,毛主席带着李讷与机关大队一起转移,有的时候,路况适合,他们就坐车,条件不适,父女俩就爬山。

有的时候,李讷爬山累到睁不开眼睛,也不愿意离开父亲的身边。

后来,形势严峻,毛主席决定在陕北打游击,只好将李讷托付给中央机关人员的家属照顾,暂居山西。

生活中的慈父,教育上的严父,从不搞特殊化

毛主席总是会把教育贯穿在生活之中,看到女儿有什么错误的言行,立马就纠正。

1946年,那时李讷6岁,与毛主席暂居延安王家坪。

一天,毛主席居住的窑洞窗户出现了故障,便找来了一名老木匠进行修理。

窗户修好后,已经是午饭的时间,毛主席叫住要离开的老木匠,一起吃饭,李讷也在饭桌上与大家一起进餐。

饭桌上,毛主席和木匠一直在交谈,这让原本拘束的氛围变得轻松了,木匠还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李讷也听得津津有味。

木匠称自己经常被爸爸打,那时候也小,并不知道错在哪里,后来他发现不止自己,村子里的小孩子都挨打,有一个孩子的眼睛被他爸爸打坏了,落下了终身残疾,他的父亲也因此自愧,一病不起。

听着木匠讲故事,饭桌上的小李讷十分入迷,甚至都忘记了吃饭。

李讷很是同情木匠的遭遇,过了一会儿又神采奕奕和大家说:

“我的爸爸很好,从来都不打我”。

听到如此天真的发言,在场的人都笑了,只有毛主席一个人神情严肃,指了指碗里的饭,对李讷说:

“要是没有这个,爸爸也会动手打你”。

话音刚落,欢乐的氛围沉寂下来,李讷的眼角泛着泪光,一声不吭。

直到李讷长大后读大学,毛主席也一直要求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不能搞特殊化。

在北大读书期间,李讷都是住校,周末才回家,从来都是乘坐公共汽车,从来都没有坐小汽车。

没有任何头衔,没有任何的庇护,让李讷与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甚至于同学们谁也不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

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共青团员的李讷,主动提出要分担国家的困难,向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在没有副食品的时期,这必然是不够吃的。

要想吃饱,那至少也得每个月20斤粮食才行。

毛主席得知女儿的做法,很是欣慰,并且,向女儿下了严格的要求,既然报了17斤,那么不够吃也不能从家里带。

要求工作人员不能给李讷开小灶,不准送吃的,一切都按学校的要求走,给什么就吃什么。

有一次,李讷从家里带了一袋奶粉到学校,毛主席知道后很生气,对李讷严厉批评,认为女儿并没有按照自己所说的话严格执行,影响很是不好。

这次之后,李讷再也没有带过家里的食物。

由于在学校里的食物都是定量的,李讷上报的口粮也很少,根本吃不饱。

周末回家,李讷已经饿得有气无力,李银桥见到孩子这般挨饿,自然是心疼,拿来了一包饼干给李讷。

李讷坚决不接受,说是要听爸爸的话,和全国人民一起共甘苦。

李银桥再三表示,不会告诉毛主席,让她赶紧吃了,才有力气学习。

还是个孩子的李讷,听到此话,拿起饼干狼吞虎咽。

纸包不住火,毛主席来到李讷的房间,发现女儿在吃东西,生气的质问在吃什么,李讷小声回答在吃饼干。

毛主席追问,哪里来的。

李银桥回答是自己拿给孩子的。

毛主席生气的训话:

“都说了不能开小灶,要按学校的定量来,她也不是特殊的孩子,还有没有饼干,从哪里拿来的就还到哪里去”。

就这样,李讷交出了所有的饼干。

在此之后,与同学们一样的吃不饱就挨饿,让李讷感受到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毛主席这才对于女儿的行为满意,在卫士的建议下,毛主席同意与李讷一起吃顿饭。

这次,父女俩吃的是四菜一汤,李讷向父亲讲述了自己在学校的饮食,饭里的米少,菜里的油少,吃了也没能缓解饥饿,上课肚子还在叫。

这一番话,毛主席虽然也心疼女儿,眼角逐渐湿润,但是他还是告诉女儿:

“要坚持下去,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就会度过难关,你要起带头作用,不能退缩,相信形势很快就会变好了”。

听了父亲这一番话,李讷闻了一闻桌子上的红糙米饭,低声地说:

“真香呀”。

江青看着女儿,十分的心疼,想和毛主席说什么,但是顾虑到一边的卫士,也没张开嘴。

饿得不行的李讷顾不得饭菜烫嘴,没有吹就直接往嘴里扒饭,烫得眼泪都出来了。

毛主席叫女儿慢点吃,李讷说:

“在学校吃饭,已经熟悉了快速,慢不下来了”。

低头吃饭的时候,李讷还时不时地要看看桌子上的饭菜还剩多少,毛主席只好心疼地不断给女儿夹菜,江青看着女儿,也知道平时在学校里,女儿的状态。

李讷吃光了桌子上的饭菜,连一颗葱花都不落下,毛主席点了点桌子上的报纸,上面写着“三光政策”。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李讷来讲,四菜一汤并没有吃饱,她也毫不隐晦地告诉父亲,自己能吃3个大的窝窝头。

看着桌子上的盘子,李讷问卫士叔叔,还有没有汤,拿窝窝头沾一沾,不能浪费。

站在一旁的卫士,听到此话,都十分的心酸。

而毛主席却表示,同全国人民来讲,他还算好的。

谁能想到,毛主席的女儿也挨饿,吃不饱饭。

三十未嫁,毛主席:找个工人,找个农民也行

毛主席对于女儿李讷的教育,不搞特殊化贯穿始终,就连婚恋上,毛主席也秉承着这一原则。

李讷与家中兄弟姐妹相比,结婚算是晚的,到30岁还是单身。

毛主席身边不少工作人员频繁提起,李讷已经成长成大姑娘,要考虑结婚成家了。

女儿的婚事,毛主席并没有插手,也不愿意做过多的干预,不指派婚姻,他表示:找个工人,或者是找个农民也行,不搞特殊化。

具体李讷要找什么人结婚,还得是自由恋爱,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毛主席心里只想女儿的婚姻,会给她的人生带来陪伴与幸福,并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等条件,给予女儿充分的自主权。

李讷也理解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堂姐夫给自己介绍了几名合适的男子,李讷都拒绝了,表示要自己去找到合适的人,找到一名农村干部结为伴侣。

李讷也知道,要想找到合适的人,结成一段婚姻没那么容易,因此,她并没有很着急。

直到后来,李讷邂逅了北戴河管理处当服务员的小徐。

小徐的外貌帅气,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为人上进好学。

见到李讷每天都是郁郁寡欢,小徐尽量地约她外出干农活,聊聊天,排解李讷的心中烦恼,李讷很快就与小徐坠入了爱河。

两人交往没多久,就决定结婚。

毛主席支持女儿的决定,也十分肯定女婿小徐。

毛泽东并未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而是选择了一套《马克斯恩格斯选集》。

毛主席认为,比起任何的金银首饰,书是对女儿婚礼最大的祝福。

婚礼办得也十分的朴素,没有繁华的婚宴,只有邀请了十几个人,炒了几个菜,几瓶葡萄酒,婚礼就开始了。

另外,婚房也是很普通,一套平房里,两张单人床拼成了婚床,屋里的家具只有一张桌子以及两把椅子。

然而,在这段婚姻里,李讷是先甜后苦,甜的日子也不长。

与热恋期的两人不同,走入了婚姻生活中,李讷发现与丈夫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追求、理想上完全不同,两人没有了精神上的交流,这让李讷觉得很是痛苦。

李讷要强,希望自己每件事都可以做好。

但是,丈夫小徐,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没有那么高的追求。

对于他来讲,稳定的工作,下班就有老婆在家里,就已经是很满足了。

小徐并不认同李讷的追求,认为女人结婚了就不应该在外面抛头露面,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上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幸福。

李讷无法认同丈夫的想法,没过多久,两人就分居了,也预示着感情的破裂。

在这一段婚姻中,李讷与丈夫不能做到互相理解,而是每天在不解中加深矛盾,可谓是十分痛苦。

不久后,小徐被保送到河北铁道学院,李讷怀有身孕,但依旧无法克服彼此思想上的鸿沟,正式离婚。

离婚之后,李讷远离了不理解自己的小徐,也不用为了鸡毛蒜皮而争吵,获得了自由。

主席的女儿离婚了,这是一个大消息,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很多流言攻击李讷,称其是被母亲江青娇生惯养惯了,与小徐结婚后结婚后实在是不能适应,就离婚了。

在被言语中伤后,李讷的生活变得尤为艰难,儿子徐小宁是唯一的依靠。

1974年,毛主席想要栽培李讷,让其担任北京市委书记,短暂的2年任职,李讷就离开了这一职位。

当时,她与儿子居住在四居室的房子里,70元的工资, 生活也是紧巴巴的。最后实在是没有足够的钱,靠变卖书籍来维持母子的生活。

由于儿子很少吃到油水,十分瘦弱,被前夫小徐接走抚养。

面对家庭与事业的双重打击,李讷选择离开伤心地,到农村去。

在农村,李讷不搞特殊化,别人做什么,她就同样地做什么。

不仅如此,为人真诚,平易近人,很快就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农村的生活,也治愈了她的内心。

但她始终不敢再尝试爱情,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目前的处境堪忧。

李银桥夫妇曾多次提议为她介绍,李讷都表示拒绝,称:

“爸爸不在了,妈妈在监狱,谁要是娶了我,那要受影响。”

可是,抛开背景与处境,李讷除了是毛主席与江青的女儿,同时她也是一名平凡的女人,拥有爱人与稳定的家庭,是再正常不过的,她也有权利组织新的家庭,获得温暖。

为了能帮助李讷尽快找到值得托付一生的人,李银桥夫妇开始四处留意。

在李银桥夫妇的介绍下,李讷结识了王景清。

王景清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曾经给毛主席站过岗,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崇拜之情,他自己也没有料到,最后,他会与毛主席成为一家,做他的小女婿。

父亲去世,母亲服刑,李讷结识了王景清,这个男人给她的孤寂生活以及精神压力带来了一丝的安慰。

王景清的过往情感经历也并不幸福,妻子的强势令他无从招架,最后在逐日的争吵后,决定离婚。

当时,王景清到北京出差,来到老战友李银桥家中做客,李银桥夫妇想到了孤身一人的李讷,觉得两人十分合适。

虽然,王景清比李讷大了13岁,但是,为人老实,宽宏大量,几个子女也已经独立生活,无需操心,与李讷再般配不过了。

就这样,在李银桥夫妇的安排下,两人见了面,李讷诚实地问王景清:

“离了婚,有一个儿子,处境也不是很好,会不会嫌弃”。

王景清老实地回答:

“哪有什么嫌弃的,你不嫌弃我,就已经很幸运了”。

两人的第一印象都很好,也就有了后来的多次见面。

有几次,王景清向李讷求婚,李讷考虑到流言蜚语,婉拒了。

直到最后,王景清一次出门前,深情告白,他明白李讷此前受过的苦,艰辛的日子,愿意给她安全感,照顾她和孩子。

在告白之下,李讷消除了顾虑,举行了婚礼。

婚礼很朴素,摆了一桌酒席,宴请那些关心他们的同志以及领导干部们。

婚后,李讷享受到了婚姻的幸福,丈夫王景清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和孩子,她也有了时间,读一些热爱的历史书。

退休的王景清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都安排得稳稳当当,一日三餐也是做得有模有样。

考虑到继子还在长身体,王景清细致到要安排合理饮食,孩子也是十分喜欢他。

李讷终于也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第一段婚姻带来的痛楚与不安,已经完全被治愈。

两人在生活中不仅互相体谅,还互相影响,李讷爱看书练字,这也影响到了王景清。

一有时间,夫妻俩就在房间里切磋,看谁的字画略胜一筹。

两人对艺术的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与前夫小徐不同,李讷在这段婚姻做到了与配偶的灵魂交流,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同。

对于李讷热爱的事情,王景清就算不了解,也会支持。

同样,李讷也是如此,试图去了解丈夫的精神世界。

令李讷感动的是,婚后,王景清带着她与孩子去看望了正在坐牢的母亲。

通过简单地交谈,江青了解了王景清的基本情况,从他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出对于女儿李讷的爱。

所以,对于女儿的这段婚姻,她表示支持与祝贺。

得到了家人的祝福,李讷与王景清这段婚姻似乎更加的踏实。

李讷的这段婚姻,在别人的眼里是王景清找到了相伴一生的老婆,而李讷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丈夫,如此的般配。

王景清这位模范丈夫的出现,拯救了李讷凌乱的家以及孤寂的心,如果毛主席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如此的幸福,也定会满意。

作为毛主席最疼爱的女儿,李讷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备受考验的。

说她幸福,是因为从小父亲陪伴,母亲宠爱,即使在战乱时期,也是拥有完整的童年。

说她是备受考验的,正因为她的父亲不是别人,是一代革命领袖毛主席,不能搞特殊化,沾主席的光,所以她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考验,毛主席也曾在李讷毕业时,明确告诉女儿:

“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领袖毛泽东,致敬李讷!

( 本文参考文献:《毛泽东的儿女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