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当朝的明英宗朱祁镇成了蒙古人的俘虏。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击退敌人,大臣于谦立了新皇帝——明景帝,也称景泰帝的朱祁钰。蒙古人见汉人有了新皇帝,也就退兵,朱祁镇留之无用,也就放回汉土。
朱祁镇回到紫禁城后,被尊为太上皇,接着被软禁起来。可就是这么一位阶下囚,后面却在“夺门之变”中获得胜利,重新登上了帝位。其实朱祁钰至死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帝,可为什么还是会在政变中迅速失败,甚至差点在大明历史中失去自己应有的地位呢?
朱祁钰病入膏肓,难以阻止,且没有子嗣
夺门之变发生时,朱祁钰已经是病入膏肓,卧床不起了。朱祁钰得的是什么病没有记载,反正在夺门之变后没几天,朱祁钰就过世了。当时诸位臣子都知道皇帝撑不住了,于是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们,就不得不为自己将来的仕途做打算。
所以夺门之变发生时,病入膏肓的朱祁钰不但无法阻止,甚至都无法察觉到。一位失去身体健康的帝王,其实已经很可怜了,可要命的是,手底下那些受自己恩惠的臣子,如大将石亨、宰相徐有贞、心腹太监曹吉祥等人,都要趁他病,夺他位。
朱祁钰是一位短命的帝王,过世时还不到二十九岁。在他过世前,仅有的几个孩子还都夭折了。对于一位父亲来说,这十分不幸,对于一位帝王来说,更是十分危险。
如果一位皇帝在即将撒手人寰之际,连一个可以继承他皇位的儿子都没有,那么他手底下的大臣该拥戴谁呢?
朱祁钰就遇上了这个问题。当时石亨和徐有贞等人都意识到朱祁钰将死,可是他没有直系的继承人,他们无法继续拥戴现在的皇帝,所以想到了被软禁的朱祁镇。
如果朱祁钰后继有人,那么夺门之变不会发生,而石亨等重臣会选择拥戴朱祁钰的儿子做皇帝,因为一个小孩子比一个曾经做过皇帝的成年人朱祁镇听话得多。
朱祁镇复辟,有军政力量支持,也有太后默许
复辟也好,夺位也罢,都是需要实质性的支持的,也就是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帮助。朱祁镇复辟,其实不是“主谋”,顶多算个“同伙”,主谋有三位,就是大将石亨、宰相徐有贞、太监曹吉祥。这三位见风使舵,为了自己未来的富贵荣华,果断抛弃朱祁钰。
以石亨和徐有贞在朝廷中的官职和地位,要进入皇城并不难,曹吉祥直接出入内宫。于是石亨率领自己的上千名家兵,潜入长安门。此时朱祁镇已经被内应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带离南宫,并在石亨的军事力量护卫下,进入皇宫。得到军队的保护,朱祁镇顺利进入大殿,坐到了龙椅上。
上朝时,文武百官见到朱祁镇坐在龙椅上,也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其实石亨、徐有贞等人在朝堂中党羽很多,所以文臣武将中,都不会对此有反对的声音,何况朱祁钰也病得快死了。既然武有石亨,文有徐有贞,内有曹吉祥谋划这件事,那么朝堂上也就一起接受新皇帝了。
朱祁钰当初代替蒙古人军营中的朱祁镇做皇帝这件事,得到了一个人的支持,那就是孙太后。
孙太后是朱祁镇的母亲,具有政治眼光,他知道自己儿子被蒙古人俘虏,国家将因此动荡,可能国将不国。所以他答应让朱祁钰做新皇帝,稳定局势。不过她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做太子,皇帝的位置将来得交给自己儿子这一脉。
朱祁钰对此没有意见,于是他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可是做了几年皇帝后,朱祁钰私心显现,他违背了当初的约定,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作为皇帝,一诺何止千金!
朱祁钰违约在先,在全天下面前失去了道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政治支持。后来夺门之变在密谋阶段时,曹吉祥请示了孙太后,孙太后当然没有意见。
如果夺门之变成功,皇位将回到自己儿子和孙子手上,孙太后没有不支持的理由。所以朱祁钰违约在先,孙太后同意在后,也是夺门之变成功的一大原因。
朱祁钰死后,被褫夺了皇帝尊位,以亲王规格礼仪下葬,不过他没有被下葬在明十三陵。直到南明时期,他的帝位才被恢复,而历史也将他认定为明朝的合法皇帝之一,同时也肯定了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家国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