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尔滨人特别注重外表?

1900年,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哈尔滨正式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如果把这一年当作起点,那到2020年,哈尔滨建城120周年,建城历史不长,但哈尔滨人却特别注重外表,从历史角度来说,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一、历史上遗留下的风气

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沙皇政府借机在黑龙江修建铁路,俄国商人成为第一批哈尔滨的移民。1900年俄罗斯建筑师按照当年彼得堡的规划,力图把哈尔滨建成中国的莫斯科,哈尔滨的历史深深烙上了俄国文化的印记。

俄罗斯人特别注重仪表,这从女子的服饰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女人一年四季都穿裙子,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会露出迷人的大腿。只要是稍微正式的场合,俄罗斯女人是绝对不允许自己身穿长裤出席,那就意味着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意味着自己身份的低贱。

俄罗斯穿着讲究还在于什么服饰搭配什么样的配饰,帽子,花朵的佩戴方法都十分讲究,如梨园一句行话:“宁穿破,不穿错。”这一点与哈尔滨本地原著民满人的风俗正不谋而合。

满族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民族,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不能出现差错,否则是会让人笑话的。而且满族服饰做工精细,如女子的旗袍领口、袖口和衣襟上都要镶嵌几道甚至十几道花条,在最细微处见功夫,从而体现身份和美观。

再比如满族的女人是不裹脚的,她们穿的旗鞋就类似于高跟鞋,穿起来一步三摇,袅袅婷婷,别有一分魅力,所以哈尔滨女人接受高跟鞋也是毫不犹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哈尔滨再一次迎来移民高潮,浪漫的法国人、严谨的犹太人、制度森严的日本人纷纷来到这里,将自己的文化潮流带到了哈尔滨,比如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宾馆,就是当年的精品建筑。

马迭尔是俄文,翻译过来就是时髦摩登的意思。因为海陆交通的便利,短短二三十年之内,哈尔滨成了商业中心,众多国际公司也入驻哈尔滨,就这样,哈尔滨有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而衣着笔挺,整洁时尚成为哈尔滨基础的服饰风气,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伪满,就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来。

二、建国初期的影响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哈尔滨在建国初期的优势非常明显。

大批的国企进驻哈尔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国家安排在哈尔滨的重点建设工程有十三个之多。同时哈尔滨新建了十几所大学和研究所,一方面,哈尔滨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老一辈国企人的精神面貌也是积极向上,蓬勃有朝气。这种精神首先体现在穿着方面。

工作时候,大姑娘小伙子们穿着整齐统一的工装在岗位上挥汗如雨,下班之后,他们换上漂亮的各式服装休闲娱乐。

在夏天有着太阳岛艺术节,放声歌唱,在冬天的冰雪世界中尽情的玩耍。国企待遇优厚,让工人们不用担心生活,吃住都有一定保障,工人们当然最想着穿好的。而且当时前苏联的专家们仍然在哈尔滨做着贡献,苏联的服饰流行过来的服装仍然比内地时髦过几十倍。这样一对比,哈尔滨人确实时髦很多。

三、现代社会的哈尔滨人

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的经济逐渐走向下坡路,但哈尔滨人对穿上的热情仍然有增无减。哈尔滨的男生长得高大俊朗,女生长得盘靓腿长。他们有着美丽外表,也有着豪爽的性格,敢吃敢穿爱打扮,是哈尔滨人不变的特色。

哈尔滨人对服饰美和搭配美也颇有心得,毕竟这是一代又一代传下的审美熏陶。如何在四季分明的天气搭配衣服,如何在瑟瑟寒风中穿着美丽动人,这是哈尔滨人似乎不用刻意学习就会掌握的本领。注重外表,不仅让自己开心,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无形中的尊重。

当然,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哈尔滨人讲究外表还和彼此爱攀比,有虚荣心有关。在官僚气息浓厚的地方,以外表看人,“狗眼看人低”的现象很常见。如果不穿得光鲜靓丽一点出门,会被别人瞧不起,无端自己矮了三分,行事也不会那么顺利。

所以哈尔滨人宁愿家里吃得差一点,穿在外面是丝毫不能含糊的。女人冬天不穿个貂皮大衣,是家里男人不争气不心疼老婆,男人在外面穿得邋遢,是家里女人不会过日子,不给男人外面脸面。

综合来说:哈尔滨人注意外表,是一种城市文化,也是一种张扬的性格表现,而这也是哈尔滨城市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