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目前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1.6万亿吨,占到全世界总煤炭储量的12.6%左右。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之一,2020年进口煤炭高达30399万吨,创下来近七年新高。
煤炭最大的有点就是资源量比较丰富,可以说世界上的很多角落都有煤炭矿藏,正因为开次难度没有那么大,供给也相对稳定,所以煤炭的价格也就比天然气和石油这些燃料要便宜得多,而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是最主要的煤炭进口国。
煤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点说,煤就是一种能够燃烧的沉积岩,这种植物化石的颜色多为棕黑色或黑色,它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碳。该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始于埋葬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各种腐败菌的作用下分解,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理变化从泥炭、褐煤、次烟煤转化为无烟煤。
这些不同煤炭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碳化程度来进行区分的,很明显,泥炭的碳化程度是最低的,倘若无烟煤进一步转化,那便会演化为石墨。当然,煤的分类方式并不是只有这一种,还可以根据岩石结构的不同(镜煤、丝炭、烛煤、亮煤和暗煤)、或煤中含有多少种挥发性成分来进行划分(焦煤、肥煤、瘦煤、贫煤、长焰煤和气煤)。
煤层的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煤层,顾名思义就是结构为层状的固体可燃矿产,它们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含煤岩系里面,煤层的结构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这主要取决于煤层中是否含有夹石层,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会给开采增加难度,煤的品质也会因为灰分含量的增高而降低。
实际上,影响煤层厚薄的因素很复杂,其中至少包括了形成煤的原材料,也就是植物遗骸堆积体量本身的大小,以及该区域地壳下降速度的快慢。说得在具体一点,其实就是有多少植物堆积在地下,该地质时期的构造变动,甚至是这个时期的气候条件,都会对煤层形成后的厚度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煤层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分别是沉积场所和物质来源,前者主要集中在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低洼盆地,后者则包括了植物遗体和周围区域的碎屑物。煤层的厚度,其实就是煤层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管是进行勘探的时候,还是在开采之前,煤层厚度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对于地下开采煤层厚度来说,目前主要区分为小于等于1.3米的薄煤层、1.3到3.5米之间的中厚煤层、大于3.5米的厚煤层,以及超过8米的特厚煤层。但实际上,煤层的倾向和走向也并不是只有层状,还可能是透镜状、鸡窝状和扁豆状等到,不管是煤层的厚度,还是煤层的形态都是多种地质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与聚煤期之后的地质背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成规模的煤层为什么都带倾角?
所谓的煤层倾角,实际上就是水平面和煤层层面之间的夹角,为什么成规模的煤层都带倾角?其实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理解,试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在自然界形成的东西可以做到绝对性的横平竖直?煤层形成的原始物质就是大量植物遗体,那些埋葬在地下的植物遗体怎么可能搞好堆放的高度和厚度都一模一样?
而且,地质活动是很复杂的,以地震为例,地壳释放的能量也是从中心辐射到四周,地球的其他内部运动同样也不可能在四处的作用里完全一样。而且,煤层的倾角大小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主要划分为大与45°的急倾斜煤层、小与25°的缓倾斜煤层和处于25°到45°之间的倾斜煤层,有时候大家也会习惯性地把那些倾角达到90°左右的煤层叫做立槽煤。
并且,不管煤层是否成规模,它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倾角,只不过倾角度数大小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别不平衡,总体趋势是西多东少和北多南少,因而形成了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的主要格局。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的总储量并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时候就不多了,之所以我国每年都进口大量煤炭,一方面是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与人均占有水平较低和探明程度不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