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发现于1930年,位于海王星之外。起初人类对冥王星知之甚少,所以冥王星一直被认为是一颗行星。现在冥王星早已经被剥夺了行星之名,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离太阳非常遥远,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而阳光到达冥王星大约需要5.5小时。如果你从冥王星上瞭望太阳,那么太阳就只是夜空中最亮最大的一颗星星。由于缺少阳光的滋润,冥王星上异常寒冷,几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所以可以称之为“死亡之星”。
科学家将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从此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是因为其太恐怖,太可怕,所以才将它降级吗?显然,科学家并不会这么随便。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每一个都独具特点。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即便是与地球很相似的火星,其环境也与地球差异很大。而金星则是一个大火炉,表面温度极高。水星、土星等外太阳系行星是气态巨行星,可曾经属于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却不是气态行星。
NASA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显示,冥王星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岩石质内核。冥王星表面98%都覆盖着氮,由于其表面温度为零下230度,所以这些氮全都以固态形式存在,就连大气也非常稀薄。由于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了热能,冥王星的固态氮下部则是液态水。
冥王星真的很小,体积相当于月球的1/3,质量相当于月球的1/6。行星大多都有自己的卫星,且卫星相对于自己的母星来说都比较小。目前已知冥王星有5颗卫星,可冥王星卫星卡戎的质量竟是冥王星的1/8,而月球的质量仅有地球质量的1/81,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和自己卫星根本没有这样的质量比。而且它们还相互潮汐锁定。
并且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相比,冥王星的轨道显得很扁,也就是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差值较大,并且轨道倾角很高。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冥王星真的显得不合群。由于轨道较扁,冥王星会周期性地驶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不过因为轨道共振的关系,两者并不会发生碰撞。
正因为冥王星这个第九行星如此独特,所以科学家甚至一度怀疑:它是不是太阳亲生的,有可能是后来进入到太阳系的天体。
上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在遥远的柯伊伯带发现了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当的冰质天体,其中阋神星的质量甚至比冥王星多出27%,这挑战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所以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移出行星之列,将其划为矮行星或类冥天体。
新的行星定义如下:
1,行星必须是绕着恒星公转的天体。
2,行星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质量,这样才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形成类球体。
3,行星必须有能力清除公转轨道附近的其它小天体。
简单来说,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质量,才能算得上是一颗行星,才有足够强的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冥王星就是因此才被降级为矮行星。
矮行星就是不够资格成为行星的天体,已知柯伊伯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天体是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也是太阳系体积最大和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其中质量最大的矮行星是阋神星。
目前人类关于冥王星的最新数据来源于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科学家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区域,看起来很萌,这其实是一个横跨上千公里的冰原,被称作冥王星之心。
相对于地球而言,冥王星表面十分寒冷荒凉,好似神话传说中的幽冥之地,这样的地方对人类而言确实十分可怕,不过这真不是人类将它移出行星之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