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乱世,秦国以强大的国力、军力、后勤,在十几年内扫平关东六国,进而一统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在这个王朝的建立前后,有一位文臣居功至伟,他就是丞相李斯。
李斯是法家的达人,同时精通政治,辅佐秦始皇,对秦国的发展和秦朝的建立,立有大功,他提出的一些政治举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人物,却在秦二世时,被判腰斩。
秦二世在赵高的蛊惑下,贪于享乐,对于经常规劝自己的李斯十分讨厌。后来在赵高的诬陷下,李斯被认定为谋反,被定下了死罪。
其实以李斯在朝堂中的地位,即使被判罪,也不至于没有人帮他说句话吧,可是当时偏偏满朝文武,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李斯求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秦重法,求情恐被牵连
秦国原本是西部边陲小国,通过五百年左右的发展,才成长为足以威胁关东六国的超级大国。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商鞅变法是一大关键。
这一次变法,为秦国的基本国策奠定基础与发展方针,而且为秦国确定了以法治国的政策。通过法治,秦国上下不但井井有条,甚至沙场立功都得到了法律保障。
正由于依靠法治让国家变得强大,所以秦始皇更加重视法治,对李斯、韩非等人十分重视,加强了秦国的法制建设。虽然法治的强化,使得国家更强大,可严刑峻法也导致百姓承受巨大的法治压力,可以说是畏法如畏虎。
秦法中有一条十分重要,那就是连坐。一人犯罪,他的家人,甚至是邻居都要被连坐,十分严酷。李斯被诬陷谋反,他的同僚肯定也会被调查。
这时候跳出来为李斯求情,恐怕会遭到连坐法的牵连,何况还是谋反这等重罪。由于畏法,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只会尽量、尽快地和李斯撇清关系。
二、畏赵高,不愿得罪权臣
赵高是秦始皇十分信任的人,担任中车府令,主要掌管秦始皇的车马出行。作为秦始皇一朝的宠臣,赵高早就和秦二世胡亥勾搭在一起。
到了胡亥继位后,赵高最得信任,成为二世一朝的权臣。作为权倾朝野的权臣,就是李斯身为丞相,也不得不忌惮赵高,其余文武百官就更不用说了。
赵高在二世一朝染指权力,胡作非为,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胡亥不知道而已,因为他忙着享乐。既然皇帝一不管朝政,二不管赵高,那么赵高还有谁能管?
李斯下狱后,朝政就是赵高说了算,他们也都知道赵高要拉李斯下马。在这种情况下,文武百官哪敢给李斯求情?除非想和李斯一起在监狱团聚!
三、知上意,二世厌恶李斯
秦二世胡亥确实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秦始皇十分喜欢他,而赵高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早早就讨好胡亥。由于胡亥比较年轻,又成长于大一统王朝时代,所以缺乏大志,对统治国家、治理天下不感兴趣。到了胡亥做皇帝的时候,没人能管他,他就肆无忌惮了。加上赵高故意误导胡亥,帮助他花天酒地,让胡亥一步步滑向深渊。
不过李斯还是忠于秦的,他多次规劝胡亥,让他上朝听取国家发展走向,下朝处理国家事务,好好治理这来之不易的天下。可是胡亥当然对这些话十分不耐烦,渐渐不再见李斯。
有几次李斯求见胡亥,可在赵高的刻意安排下,都是赶在胡亥玩得最高兴的时候,结果李斯就扫了胡亥的兴致,让胡亥更加讨厌他。久而久之,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讨厌李斯,既然连皇帝都不喜欢李斯,那么李斯被判谋反罪,自然大家都无动于衷了。
四、争上游,李斯得罪人多
李斯未发迹前,是一个管理文书的小吏。有一天他发现待在厕所里的老鼠都活得不怎样,还担心被猫狗发现,而待在粮仓里的老鼠都吃得很肥,可以自由地交配,没有外部威胁。
李斯观鼠有感,觉得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在李斯看来,身处高位和身处低位,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他要往上爬,做人上人,而不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
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他的结局。
来到秦国后,李斯力争上游。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李斯贪求上进,得罪了不少人。为了迎合秦始皇对法治的追求,李斯也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家学说,为秦始皇制定严刑峻法。
这虽然让秦始皇更加器重李斯,却也让李斯得罪了不少人,因为法治太严,会对他人带来法治压力,稍有过错,就是重刑加身。
李斯确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是他向上爬的台阶,却是他人的尸骸和过错堆砌出来的。
朝堂的文武百官不是不知道李斯坐了冤狱,可是他们也不想为李斯求情,因为李斯贪求功位,得罪人多。而且李斯和赵高一起拥立胡亥,废杀扶苏,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扶苏当不上皇帝,李斯才能继续做丞相。所以,朝堂上没有人给李斯出声,也很正常。
综上所述,李斯在被判腰斩时,除了亲生儿子追随外,他已经是孤家寡人了。他在行刑前悔悟了,可是都太迟了。李斯的历史功绩我们不能否定,可是他的一些行为和作为,我们也得做出清楚认识,以作为人生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