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早几年,提起郑渊洁这个名字,可是要遭人鄙夷的。
那时候的他,混得有点惨。
作家圈子不容他,媒体报纸批评他,家长学校抵制他……
谁能想到,这个老头子还能再翻身,并且彻彻底底地火了起来。
为什么?
打开微博,搜索“郑渊洁”三个字,你就知道了。
这一长串的热搜背后,是无数网友的狂欢。
可以说,当代作家千千万,三天两头上热搜,还不招人烦的,有且只有一个郑渊洁。
他是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的爸爸,是无数80、90后的童年爱豆,是当之无愧的“童话大王”。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无数网友心目中,最可爱、最有趣,也最温暖的郑爷爷。
65岁的郑渊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络冲浪爱好者”。
他每天都要发好几条抖音和微博,并时刻不忘与网友互动。
也正是在这互动之中,暴露了他的“顽皮”本性。
前段时间,“郑渊洁的祝福太严谨了”这一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原来,是一个考研的学生在郑渊洁的微博下留言,希望能得到他的鼓励和祝福。
结果郑渊洁回复:“祝你考研成绩全国第二!”
而原因呢,是他已经在抖音上祝福过另外一个考生全国第一。
真的是相当严谨。
相比毫不走心的复制粘贴式的祝福,这样较真的“严谨型祝福”,更让人觉得可爱与暖心。
于是,越来越多的网友纷纷到郑渊洁的微博、抖音留言排队求祝福。
而他也依然走心、严谨地挨个祝福。
也有人带着童年的疑惑,来寻求解答。
比如舒克和贝塔这两只小老鼠,是怎么生后代的?
郑渊洁认真解释道:“舒克贝塔不是好基友,而是好战友。”
还不忘结合刚刚出炉的“离婚冷静期”,真5G速度在线冲浪!
他用他的幽默和真诚,成功地圈粉无数。
看惯了名人大家的高谈阔论,这个与众不同的郑爷爷,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家。
他喜欢打游戏,沉迷“吃鸡”。
张嘴就有梗,段子层出不穷。
可以调皮搞怪。
也可以一本正经。
这样有趣又可爱的作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他太懂当下年轻人的想法与困惑了,也乐于分享和包容。
比如在婚恋问题上,他反对迫于年龄的将就型婚姻,认为“与其同床异梦不如孤独求败”;
他能包容同性恋爱,也不反对单身主义,称“孤身一人也能拥抱世界”;
他对不想结婚的网友说“这是民法典赋予你的权利”。
那些长期饱受婚恋压力困扰的年轻人,在他的回复中,得到了少有的理解和温柔。
从年龄上看,他属于老一辈。
但在思想上,他却更偏向于年轻人,反权威、反传统,十足叛逆。
郑渊洁的叛逆,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小有之。
小学时候,一位老师出了一篇作文题,叫做《早起的鸟有虫子吃》。
而郑渊洁却交上去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还说“要分清自己是鸟是虫”。
老师大怒,要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重复一百次“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
无法忍受这种耻辱的郑渊洁,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式爆炸袭击”——拉响了兜里的鞭炮。
然后,他就被学校开除了,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离开学校的郑渊洁,当过兵,进过工厂,写过诗歌、小说,还画过漫画,最终才在童话世界里大放异彩。
1985年,郑渊洁自创月刊《童话大王》。
当时有位著名作家称:“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个月刊,如果他能写够两年,我的名字倒着写。”
郑渊洁心里憋着气,却什么都不说,只是将这作家的名字贴在了书桌前,以此来督促自己。
结果三年后,《童话大王》的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每月100万册。
时至今日,郑渊洁仍是该月刊的唯一撰稿人,发表作品超2000万字,杂志总印数逾亿册。
《童话大王》月刊
无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久,郑渊洁的身上,始终都保有一份孩子气,活得真实而任性。
1986年,郑渊洁受邀参加一场交流会。
有位作家说了一个俄罗斯作家的书,问郑渊洁:“你看过吗?”
郑渊洁摇头。那人一脸惊讶地说:“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你怎么写作?”
于是,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亚的书特受启发,你们看过吗?”
现场大部分人点头之后,郑渊洁才说:“这名字是我瞎编的。”
从此,他再也没有参加过作家交流会。
那些虚伪做作的人与事,他不屑为伍。
他有文人风骨,却无文人酸气,学不来沽名钓誉那一套。
他曾怒斥假装受伤而不给读者签名的作家“不尊重孩子”,也早就承诺过只进学校讲座,绝不借机卖书。
他从不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笨蛋”,而是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成年人世界的真理。
所以有人说:“郑渊洁是少有的、真当儿童有独立人格的作者。”
但也正是因此,才让他被贴上了“少儿不宜”的标签。
郑渊洁和儿子
郑渊洁的童话,不只是童话,还蕴藏着他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
比如他始终认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早早跟他们解释清了,孩子们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反而就不会好奇了。”
但可惜很多人不这样认为。
有家长举报郑渊洁“毒害下一代”,被媒体点名批评他“少儿不宜”,还有学校封杀了他的书。
今天我们倡导的性教育,早在二十年前,郑渊洁就已经提出了。
遗憾的是,无论是二十年前的郑渊洁,还是今天的我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阻碍。
他的作品里,有很多故事,小时候看是童话,现在看才知道是现实。
从小我们的教育就要求孩子要“听话”、要“乖”,但郑渊洁更害怕孩子失去了自己。
毕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思考。
在他的童话改编短片《训兔记》里,每一个听话的孩子都变成了兔子,只有叛逆的皮皮鲁是个例外。
当其他人都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变成了兔子,他就成了异类。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逼迫他、孤立他,直到他也变成兔子。
电影的最后,皮皮鲁走进一片树林,遇到了郑渊洁。
郑渊洁轻声安慰皮皮鲁:“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一个童话。”
这真的只是一个童话么?
每个看完《训兔记》的孩子都会明白,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多少孩子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被抹去了个性。
而郑渊洁告诉我们,这样不对,失去个性的孩子,只会变成兔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他在《金拇指》里讲炒股,在《病菌集中营》中讲反腐,在《皮皮鲁送你100条命》中讲儿童猥亵……
他的作品里,从不避讳残酷与阴暗,又充满对社会的关怀。
他鼓励孩子们,要懂得思考,更要敢于表达。
因为这个世界注定会有肮脏和黑暗,而我们要学会分辨,并勇于反抗不公和压迫。
都说童年时的很多东西,会改变人的一生。
而读着这些长大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前段时间,有网友给郑渊洁留言,说自己的妈妈给他写过信,还得到了回信。
他回道:“告诉你妈妈,她小时候给我写的信,现在住在我的房子里,风雨无虞。请放心。”
在那个没有手机、互联网的年代,郑渊洁的小读者们,只能通过写信跟他交流。
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一天就有上百封。
信件堆积成山,而郑渊洁从来舍不得扔,甚至专门买了十套房,来存放这些信件。
他说:“二三十年前的孩子,作业那么多的时候,他能提笔给不认识的人写一封信,你想起来你都要热泪盈眶的呀。”
他看重的是这些信吗?
不是,而是每一封信背后,满怀期待与童真的一个个孩子。
当年看他作品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也从郑叔叔变成了郑爷爷。
幸运的是,他依然是那个值得我们信赖和喜爱的童话大王。
自2006年以来,郑渊洁多次登上作家富豪榜前三,除了2018年。
当时有网友质疑他:“天天说自己销量高,连名字都没有,你敢回应吗?”
郑渊洁当然敢。
他写了一篇千字长文,指责中国的童书销售泡沫极大,自己主动退出榜单。
比如在某小学的通告中,说是购书自愿,但只有图书征订量达到要求,才能邀请到作家,且只有购书的学生才能得到签名的机会。
事实上,早在2016年,郑渊洁就给教育部写过信,希望能重视“作家违法进校园兜售图书”的丑行。
他说:“要把选择童书的权利交给孩子。”
他用自己的真实,和世界的虚伪唱着反调。
当然,他未必永远正确,但是他却永远鲜活。
他依然坚持写作,依然每天在线冲浪,和孙女打游戏,和读者互动……
想起一句话: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永远年轻。
说的,就是郑渊洁了吧。
最后再说个故事。
1993年,郑渊洁在郑州做签售。
一位小女孩问郑渊洁:“我长大能给你当助理吗?”
郑渊洁说:“你要是学好英语,上完大学还愿意给我来当助理,我就欢迎你来。”
小女孩也很有勇气,她请求郑渊洁把这句话写在书上,郑渊洁当即提笔写了下来。
2006年的一天,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带着两样东西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一个是广外英语系的大学文凭,另一个就是郑渊洁当年写在书上的承诺。
到现在为止,那个姑娘已经当了15年助理了。
所以,你知道郑渊洁给网友的回复,为什么那么认真、用心了吧?
因为,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影响。
他用笔给孩子们写下童话,又用心给孩子们创造了另一个童话。
他告诉我们:童话里,并不都是骗人的。
因为善良、诚实、勇敢、梦想……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真真切切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而你,永远可以相信童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郑渊洁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2007年郑渊洁做客鲁豫现场》
凤凰娱乐《看郑渊洁长大的人,正在评论区围观他的新童话》
郑渊洁的抖音和微博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我是乔克。
转眼间,第一批80后都已经迈过40岁,郑渊洁却还在写童话。
他用了大半生去写童话,也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童话。
郑渊洁,真的是住在童话里的老爷爷。
或许正如他所说:“不管年纪多大,心中都有童话。”
所以他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始终清醒,始终真实。
为这个可爱的老头,也为我们的童年,点个赞吧。
/
本文由极物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