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土的淡水“小龙虾”,你了解吗?

图① 小龙虾

如今的“小龙虾”,可谓当之无愧的“夜市美食霸主”,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也有人嗤之以鼻,但面对这红果果的诱惑,多数人的身体都是诚实的。

图② 克氏原螯虾

众所周知,“小龙虾”是来自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正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按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为美鳌虾科原鳌虾属。既是鳌虾,就不是真龙虾,龙虾属于十足目无螯下目,并没有前面那一对“大螯”。克氏于1930年左右流入南京,凭借强悍的生存繁殖能力逐渐染指全国,其足迹“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遍及二十多个省份,其人工养殖者尚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

外来者如此嚣张,坐地户却低调的紧。原产我国的淡水鳌虾仅有美鳌虾科蝲蛄属3种,东北蝲蛄、许郎蝲蛄和朝鲜蝲蛄,均囿于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几无存在感。注意,蝲蛄是《名录》采用的属名,此外也有用黑螯虾或拟鳌虾的;“蝲蝲蛄”则是直翅目昆虫蝼蛄的俗名,切不可混为一谈。另,网传还有一种南京黑螯虾连《物种日历》也这么说,然《名录》未收录此物种,其拉丁名指向许郎蝲蛄,当属以讹传讹。

图③ 东北蝲蛄

图④ 东北蝲蛄,红棕色型,具黄色斑点

3种本土鳌虾中,以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为最著名,体型、种群密度和经济价值也是No.1。该种又名东北黑螯虾,实则体色多变,并不以黑为主,黄褐色个体占主流,兼有红棕色、深黑褐色和橄榄绿等色型。其中红棕色型乍看与克氏相仿,但克氏通常呈艳丽的枣红色,不难区别。还有一个明显的鉴别特征:东北蝲蛄的头胸甲和螯均较光滑,或仅有隐约可见的“小点”,而克氏的头胸甲具明显的大颗粒,螯上有尖锐的甲刺(图①中清晰可见),界面对密恐患者很不友好。

图⑤ 东北蝲蛄

图⑥ 东北蝲蛄

理论上,东北蝲蛄的产地涵盖黑吉辽三省。20世纪60年代,在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均有产出,尤以松花江流域最盛,但由于过度采捕等原因,从90年代起数量急剧下降。有报道称目前吉林省长白山一带数量较多,包括敦化、长白、延吉等地,其它水域趋于萎缩。实际上黑龙江境内也有不少,图⑤⑥中的蝲蛄即捕获于松花江哈尔滨段,应该就是东北蝲蛄本种。看来近些年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图⑦ 许郎蝲蛄和东北蝲蛄

图⑧ 许郎蝲蛄标本照

与东北蝲蛄相比,另两种蝲蛄名声不彰,分布也相对狭窄。许郎蝲蛄/Cambaroides schrenkii,又名史氏黑螯虾或史氏拟螯虾,“许郎”之名不知典出何处,待考。该种模式产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镜泊湖一带,原本松花江流域没有,但据网友实地勘察,松花江自大顶山截流形成了十公里宽的湿地后就有了。图⑦左边即松花江中捕获的许郎蝲蛄,体色略浅,螯钳细长,头胸甲有明显凹陷,这是它区别于另2种的显著特征,可对比图⑧标本照加深一下印象。

图⑨ 朝鲜蝲蛄

朝鲜蝲蛄/Cambaroides similis,也叫朝鲜黑螯虾,和东北蝲蛄长得很像。但体型较为短小,螯比东北蝲蛄更圆润,有点鼓鼓囊囊的感觉;最突出的特点是下螯钳明显比上螯钳略长,东北蝲蛄和许郎蝲蛄都是上下螯钳近等长。顾名思义,朝鲜蝲蛄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国内产地黑吉辽全包括,但标本只来自于辽东半岛。和许郎蝲蛄一样,关于朝鲜蝲蛄的资料也很少,这两个物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⑩ 蝲蛄豆腐

说来说去,难免要落实到“能好怎”上。“小龙虾”能吃、好吃,蝲蛄也行,东北有一道特色菜“蝲蛄豆腐”即用东北蝲蛄为原材料:将蝲蛄去壳去内脏、捣成浆糊状后再行烹调,成品如豆腐脑或豆花,故名。此菜与苏州“蟛蜞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想一想就令人食指大动。具体做法略,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学习,正主儿蝲蛄固然难得,“小龙虾”却所在都有,李代桃僵亦无不可。

目前,蝲蛄的生存状况尚不乐观,过量野捕是死路一条。传言东北蝲蛄对水质的要求极苛刻,有一点污染即溜之大吉或死给你看,这未必是事实。有一篇论文《东北蝲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指出,“东北蝲蛄生态适应性较强,对水温、水质没有特殊要求.......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较强”,并不像娇生惯养的样子,如能攻克规模化养殖技术,东北蝲蛄也能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那啥东北人都走出去了,东北蝲蛄也一定行!

p.s. 最后纠正一个流传很广的错误知识点。很多资料上都说,蝲蛄属共4种,除以上3种外还有日本蝲蛄/C.japonicus,事实上蝲蛄属现生共7种,另外三种为C.koshewnikowi、C.wladiwostokiensis和C.sachalinensis,无正式中文名,依《名录》惯例似可分别翻译为科氏蝲蛄、海参崴蝲蛄和萨哈林蝲蛄。

文 |五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