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影响着男人的演化方向,是真的吗?

是什么让我们演化成如今的样子呢?

如果你信奉的是神创论,你或许会认为是神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你信奉的是进化论,你会认为是自然选择让我们演化成了如今的样子。但你有没有想过,男人和女人明明是同一种生物,可为什么他们的身体有微弱的区别呢?

性选择

关于人类是怎么来的,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已经有了答案,他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从不同的生物一点点演化而来的。但这并没有解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明是同一种生物,为什么有些雌性和雄性的身体区别较大。对此,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之所以有些雌雄双方有明显的差异,其实是因为雌性的性选择。

我们知道,同样是繁殖后代,雌性和雄性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等是不同的,许多雄性只投入遗传细胞,交配成功之后就会离开,不会参与到抚育后代的任务中。对于雄性而言,生育后代投入的成本较小,所以大多数雄性更倾向于寻找更多的配偶。

雌性则相反,在繁衍后代时不仅需要投入生殖细胞,还要忍受怀胎之苦,而且幼崽出生之后生存能力弱,为了照顾幼崽,雌性又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因此雌性在选择配偶时会比较慎重,会对配偶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对方健康,而且还要求对方的基因较好。

然而基因看不到摸不着,即使是雌性也无法透过雄性的外表看透它的基因。但是雌性有自己的办法,看雄性的外表。不同的生物对于雄性的外表要求并不同,比如:雌孔雀钟爱尾巴华丽的雄孔雀,这是因为尾巴华丽非但不能帮助雄孔雀生存,反而会导致对方更容易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之下,增加死亡率。而拥有华丽的尾巴,却又没被天敌捕猎,说明它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所以雌性才会格外青睐它们。

除了孔雀的尾巴之外,梅花鹿的鹿角、园丁鸟的凉亭等都是因为拥有累赘的东西,反而没有被天敌吃掉,所以获得了雌性的青睐,因此可以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而那些没有拥有累赘器官的雄性,比如:羽毛较为黯淡的雄孔雀,尽管它们可以生存下去,但由于没有雌性愿意和它们交配,以至于它们的基因无法继续传递,从而导致该特征无法被传递下去。

在这样的挑选机制之下,满足了雌性性选择的雄性个体的基因才能被传递下去,久而久之雄性就会按照雌性的意愿演化着。

女人决定了男人的演化路线吗

性选择虽然能够解释孔雀的尾巴,但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那就是在一夫多妻制的动物中,性选择能够导致雌雄双方产生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中,性选择往往难以起作用,而人类恰恰就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我们知道,在动物世界中,大多数雌性都有明显的发情期,雄性可以通过霸占雌性发情期的方式,使得雌性生育的后代都是自己的。

但是女人却没有明显的发情期,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如今,想要算准女性的排卵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也意味着男人无法霸占多个女性的发情期或者排卵期来让女人生育后代。相反,只有经常陪伴在女性身边的男人,才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婚姻制度变成了大多数一夫一妻制,少部分一夫多妻制,比如:首领,强壮的人可以拥有多个妻子。

由于婚姻制度的改变,使得大多数男人都能留下后代,也就是说无论它们长成什么样子,都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因此在一夫一妻制的生物中,两性之间的体型非常接近,比如:企鹅、麻雀等。

只不过为了维持一夫一妻制的稳定关系,人类也演化出了其他的特征,比如:动物只有在哺乳期时乳房才会膨大,而人类女性在青春期之后就会发育;相比于其他灵长类,人类男性的生殖器官最显眼;掌握更多生存资料的男人更容易获得交配权,更容易留下后代。比如:相比于乞丐,国王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

也就是说,人类的演化路线不仅仅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特征还分别受到对方的喜好演化,只是由于人类属于一夫一妻制,所以人类两性间的身体特征没有像孔雀一样具备明显又夸张的性二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