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席卷25省,北京人民表示淡定?

一夜之间,长三角地区也陷入“十面霾伏”。12月4日,南京市今年首次启动最高级别的空气污染红色预警。上海也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布次高级别的霾橙色预警信号。

长三角陷入大面积灰霾污染,客观因素很简单:气象条件非常不利。气象学管这叫做“静稳天气”。它会造成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上非常小,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条件变得非常差。雾天本身还造成交通拥堵,迫使机动车怠速或低速运行,尾气排放量进一步变大。这种情况下空气质量恶化也就不难理解。

长三角的静稳天气应该说比较少见。比如2013年1月份大半个中国陷入雾霾天,江苏省几乎全境都未能幸免,就是因为卷入这种学者称“近十年来比较少见”的天气。那次污染期间,京津冀地区的雾霾达到5次26天;江苏省的雾霾持续时间达到2次18天。

但比起见过各种雾霾天的北京等地人民,这次重度空气污染事件显然令长三角的居民非常震惊。我的一些上海朋友目睹当地PM2.5污染值彪增到300后,一直在SNS圈子抱怨吐槽。这在屡次经历污染指数爆表(超500)的北京人民看来,难以理解。显然,上海朋友还无法适应这种恶劣程度直逼首都的空气质量。

上海全年整体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好于北京,长三角全年的空气质量要好于京津冀地区,这是一个客观的现状。无论是比较两地PM2.5的年均浓度值,还是计算两地的污染天数,我们都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但这并不是因为上海或长三角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比北京或者京津冀小。比如上海,它每年的污染物排放量其实与北京不分伯仲。在部分空气污染物指标上,上海甚至还远超过北京。我对比过两地每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上海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近几年能达到北京排放量的2倍以上。另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机动车尾气,上海也毫不逊色。北京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超过500万辆。但上海却是全国机动车最密集的城市,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上海的空气质量之所以好过北京,需要感谢它的气象和地理条件优势。北京三面环山,污染物排放基本上不可能向北和西扩散;北京每年还干旱少雨,近十年降水量年均不足500毫米。这些都是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北京空气污染天生的劣势。相比之下,上海是座多雨的城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一年间能有百天以上都在降雨。频繁的雨水能有效维持了上海空气的清新干净程度。

不仅是雨水,沿海刮过来的风也对上海的空气质量裨益有加。夏天,从东海会持续为上海刮来大风,这直接意味着将带来东海干净的空气。而且风力越大,对上海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就越明显。只是上海冬天刮的风例外,冬天刮自北部内陆地区的风可能会给上海带来污染物。比如像这次雾霾天,北方进入燃煤供暖期后,刮风就带来了更多的污染物。

除了常规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等污染排放问题,长三角也面临着一些不同于京津冀的污染难题。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带来麻烦。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农村地区一直有秸秆焚烧的习惯。来自北部内陆地区的风配合秸杆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同样可能加重长三角区域城市的PM2.5 污染。南京在过去几年的深秋季节已多次曝出这个问题。

不过整体而言,上海跟长三角其他城市避免雾霾天的优势有目共睹:天时与地利。但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这点优势还不足以让自己独善其身。一旦失去老天爷的照顾,也难免一夜变成寂静岭。治理雾霾,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有责任,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注:据人民日报说,好消息是,即将到来的冷空气将驱散雾霾;但还有个坏消息……冷空气8号才能来。

(题图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