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地中海战略,为何遭到罗斯福拒绝?

1943年11月,美、日两军在南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依然白热化,尽管盟军不断地取得胜利,但前进的步伐并不顺畅。按照盟军合围日军拉包尔基地的总体构想,麦克阿瑟与哈尔西逐渐控制了其周边的战略要地,孤立并消耗该基地日军的战斗力。

与其他岛屿不同的是,盟军在所罗门群岛最北端的布干维尔岛,似乎并不在意能否彻底占领全岛,以致于战役一打就是一年零八个月,直到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为止。那么,双方在南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岛屿争夺战,为何要这么久?

这还要从魁北克会议说起。

随着库尔斯克会战和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结束,盟军已完全拥有欧洲战场的主动权。欣喜不已、斗志昂扬的丘吉尔再次试图通过与美国谈判,来兜售他的“地中海战略”,从意大利北部进攻德国“软腹部”,实现其继续主导欧洲的战略意图。

老谋深算的丘吉尔,十分清楚实现其战略目的,就一定要否定美、英两国在华盛顿“三叉戟会议”上的内容,继续推迟盟军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的尴尬情形,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一方面,丘吉尔建议此次会议选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在此举行会议犹如在自己家门口开会一样占尽“东道主”优势,可以“不讲情面”的讨价还价。让他高兴的是,行动不便的罗斯福欣然同意前往参加会议。

另一方面,丘吉尔再次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谈判队伍,各级谈判人员多达200多人,并按照分工对三军参谋长进行了部署,争取美国人相信进攻意大利是最明智的,更希望以在挪威登陆替换在法国登陆,并延缓在缅甸发起支援中国的进攻。

但是,马歇尔和金上将等人并不傻,早就看透了丘吉尔的“野心”,他们极力劝告罗斯福咬紧“霸王行动”不松口。尽管美方代表人不多,但始终掌握着会议的主导权,而丘吉尔也猛然发现,一向听话的罗斯福几乎拒绝了他提出的所有方案。

这次会议不仅再次否定了丘吉尔的“地中海”战略,明确了法国登陆实施“霸王行动”的时间,而且迫使英国人接受美方的太平洋战略。也就是说,美国不再向地中海地区提供一艘舰船,所有海上装备全部支援尼米兹在中太平洋的战略攻势。

说白了,太平洋战略的调整,布干维尔岛战役也受影响。

1943年的“魁北克会议”,确立了美军在太平洋的攻势由南部、东南部地区,调整到中太平洋地区。这意味着,大量的先进装备优先供应中太平洋战区,而南太平洋战区则改为所谓的牵制性进攻,对日军拉包尔基地围而不攻,以消耗为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尔西对发起布干维尔岛战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首先,日军重兵把守的布干维尔岛,美军完全可以用“蛙跳战术”跳过去,但该岛有6大机场,可以缩短护航战斗机的距离,是盟军封锁或轰炸瘫痪拉包尔基地的理想之地。

其次,由于地面部队兵力不足,哈尔西决定采取“小蛙跳”战术,避开日军在该岛重点防守的南、北地区,选择防御薄弱的中部地区实施登陆,由海军陆战第3师打头阵,建立登陆场和飞机场,既对岛上日军进行压制,又能轰炸拉包尔基地。

更重要的一点,为了保持对日军拉包尔基地的长期封锁,海上力量必须得到加强,否则将失去夺占布干维尔岛的意义。哈尔西找到其上级兼好友尼米兹求援,尽管美军战略有所调整,但尼米兹还是给了他4艘航母和众多舰艇,哈尔西十分满意。

为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哈尔西早在10月初就开始空袭拉包尔、布干维尔岛等地,甚至对邻近的布喀岛等进行空袭,以此迷惑日军。一个月后的11月1日,美军第三陆战师在托罗基纳登陆并建立滩头阵地,战至黄昏,登岛盟军已达1.4万人。

并很快依托美军强大的工程作业能力,完成了3个机场的修建工作,使该岛成为美军在西南太平洋的重要基地。也就是说,尽管美、日双方围绕扩大登陆场和反登陆进行作战,但美军登陆布干维尔岛已实现了战役目的,占领与不占领已不重要。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