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综合征
当我们遇到悲伤至极的事儿都会自然地说一句:“我心都碎了”。一直以为这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但前阵子看到个报道说一位70 多岁的李婆婆由于和子女吵架突然胸痛晕倒,抢救时还一度休克,没了呼吸和心跳!医生立即对她做了心肺复苏,这才恢复了生命体征。从临床症状来看,李婆婆首先被怀疑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可能性大,但李婆婆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的造影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她的冠状动脉并没有狭窄,但心尖的形态与众不同,左心室的形态类似于章鱼罐,因此最终确定李婆婆患上的是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心碎综合征”。
这里说的“心碎”并不是指心脏真的碎裂了,而是由情绪突变或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胸痛、气紧等症状,这种痛的感觉像心碎。当人遇到重大情绪刺激时,交感神经会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心肌肾上腺素等,导致心脏心室收缩无力,心脏的跳动能力减弱,造成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多为文献个案报道, 最早在1990 年由日本学者takotsubo 发现,并被命名为takotsubo 心肌病,即应激性心肌病,此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心碎综合征往往会在人情绪波动大时突然发病。科学家们发现,在心碎综合征患者的血液中,有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的水平非常高,较典型心脏病发作者高2-3 倍,较健康人高7-34 倍。这些病人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如亲人去世、吵架、车祸等精神创伤,在这些精神压力下,患者体内肾上腺素通过肾上腺素和其他应激激素分泌在短时间内的激增,这些激素抑制了心脏的心肌收缩功能,使一部分心肌进入“冬眠”状态,也就是说,尽管这些心肌的心肌细胞是存活的,但发生了心肌顿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心脏功能降低,而这些“冬眠”的心肌细胞,大多可在2-4 周后苏醒过来,重新恢复生机,恢复正常的心脏收缩功能。
别把它当心梗治
心碎综合征和一般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区别是什么?
由于该病症状和心肌梗塞、冠心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心脏病发作时出现心肌细胞真正死亡或梗塞的情况,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征”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可以好转。
由于应激性心肌病和冠心病发作的治疗与预后大相径庭,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除明显的精神创伤病史外,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酶往往会高出正常数10 倍,而心碎综合征则只会高于上限少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碎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即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而一般心脏病发作者只会因血管阻塞,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
情绪与心脏关系密切
情绪对心脏的影响真的很大。之前说的情绪波动大突然出现“心碎综合征”、还有焦虑也会引起心脏损伤。现在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情绪,只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很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很多躯体症状,比如心脏病。而躯体疾病还常常会引发精神障碍,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的比例高达30%,进行过冠心病介入手术后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并不少见。相比其他病人,支架手术后的患者如果有焦虑情绪,所担的风险更大,这是因为焦虑情绪会改变血液粘稠度,更易引发血栓。
抑郁症会引发心血管病
临床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抑郁症病人长时间情绪低落,体力活动及运动往往减少,反而希望通过吸烟、酗酒来“一醉解千愁”,缓解不良情绪,这些因素都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显著升高,其心脏性死亡率是无抑郁症的3-4 倍,抑郁症不但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增高2-3 倍,且伴有抑郁症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再次心肌梗塞及死亡的可能性也显著升高,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抑郁症也使搭桥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2-3 倍。丹麦研究者通过正规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证实: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预后,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
调节情绪救心脏
情绪中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被意志所控制。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却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控制。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及时消解、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
之前有人说过,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对身心有巨大的好处,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千万别等到“心碎了”才知道疼!
原文来自:《家庭医生》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