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鱼肉块绑到潜水器的一只臂上沉入海底,以观察海沟动物群落。他们发现,首先聚集在新鲜鱼肉上的是小型食腐性钩虾(一种像虾但不是虾的动物,属于端足类),只有一二厘米长。接着吸引过来的是较大型的掠食性钩虾,长达几厘米,以小型食腐性钩虾为食。但它们又被随后赶来的鱼类和巨型钩虾捕食。
海沟里的鱼类主要有两类:狮子鱼和鼬鳚。巨型钩虾和鱼类,谁是海沟里的霸主呢?狮子鱼有20多厘米长,巨型钩虾长达34厘米,而大型鼬鳚体型比它们更大。狮子鱼嘴里有100多颗牙齿,咽后还有长有更多牙齿的“第二下颚”,能碾碎钩虾坚硬的外壳。但巨型钩虾也不是易与之辈,它们生有尖锐的尾刺,让鱼儿无从下嘴。科学家拍到了狮子鱼与巨型钩虾在鱼肉边相遇、相互避让,也拍到了大型鼬鳚攻击巨型钩虾。
钩虾
在海沟的上半部分(6000~8000米深),总体还是鱼类更占优势。但鱼类至多只能在8000多米深的地方生存,到了万米多的海底,就是钩虾的天下了。虽然巨型钩虾的深度也不超过六七千米,但较小型的钩虾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生活。海沟的这场“鱼虾争霸”,钩虾凭借更出色的潜水能力笑到了最后。
为什么钩虾的下潜能力比鱼类更出色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超深渊(6000米以下)的高压下,水分子会被挤压到蛋白质内部,使蛋白质无法发挥生物功能。而狮子鱼体内富含一种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与水分子紧密结合,使其不能破坏蛋白质的功能。
狮子鱼
但氧化三甲胺的作用只能达到8000多米,超过这一深度,蛋白质分子就将黏在一起,无法正常运转,氧化三甲胺对此无能无力。而端足类体内含有一种更强大的抗压剂,叫青蟹肌醇。青蟹肌醇具有扁平的分子,能卡入到蛋白质分子之间,使蛋白质在高压下不至于被压“扁”。
海沟里有没有更大的动物呢?即使有,也一定非常稀少。将绑着鱼肉的潜水器沉到水深8000米的地方,过了18个小时才等到了一条狮子鱼。海底非常贫瘠,养活狮子鱼这样的小鱼已经很难了,何况更大的动物。
鼬鳚
一些科幻作品声称,海底有超巨大的章鱼,或者巨齿鲨这样的史前生物孑遗,这都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深海动物的总体规律是,脊椎动物越往下越小,而无脊椎动物由于失去大型脊椎动物的“压制”,在一定深度以内会呈现出越往下越大的趋势。
巨型钩虾
但深海实在太过贫瘠,养不活大动物,到了一定深度,无脊椎动物也会变小。例如,头足类在一两千米深的地方最大(大王鱿、南极中爪鱿),更深的地方就会变小。而超巨型的端足类出现在六七千米深处,再往下也就变小了。深海即使真的存在大家伙,也不会是巨齿鲨这样的动物,一定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