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真的有其人吗?

“三皇五帝”之名最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云:“外史职掌三皇五帝之书。”但并没有确指是谁。古代文献中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又多是模糊不清。

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说法。

关于三皇,有六种说法:(一)天皇、地皇、人皇(徐整《三五历》);(二)天皇、地皇、泰皇(司马迁《史记》);(三)伏羲、神农、女娲(《春秋纬运斗枢》、皇甫谧《帝王世纪》);(四)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五)燧人、伏羲、神农(谯周《古史考》);(六)伏羲、神农、黄帝(孔安国说)。

关于五帝,有三种说法:(一)太昊(又作太皞,即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二)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司马迁《史记》);(三)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皇甫谧《帝王世纪》)。

在先秦古籍中,记载三皇五帝的有《周礼》《庄子》《吕氏春秋》。《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于四方。”汉郑元注:“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资治通鉴外纪》卷1、《玉海》卷37都载:“贾逵云:-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延笃言张平子说:‘三坟,三礼,礼为人防。’《尔雅》曰:‘-坟,大防也。’《书》曰:-谁能典腾三礼?天、地、人之礼也。五典,五帝之常道也。’马融云:‘-三坟,三气,阴阳始生,天、地、人之气也;五典,五行也。’

《庄子天运》主要也是讲应按天、地、人及五行之客观规律办事,其文曰:“巫咸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巫咸殷相也,名也,六极,四方上下也。……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吕氏春秋》:“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虽然“三皇”、“五帝”有很多种说法,不过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第一,伏羲基本被排在“三皇五帝”之首,可见“伏羲”的重要性,古人将“伏羲”视为人文始祖,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尽管“三皇”、“五帝”没有统一说法,但排序还是很清晰的,按太昊即伏羲合并、炎帝即神农、少昊即帝挚,“三皇五帝”的总体排序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少昊(帝挚)、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舜。

第三,尧、舜总是出现在“三皇五帝”之后,尧、舜之后为禹、启,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伏羲上承有巢氏、燧人氏,尧、舜下接禹、启。

按照中国的历史情况看,华夏族与“三皇五帝”当中的“五帝”基本都是形成于夏朝建立的时期。因此,说“三皇五帝”仅是神话人物,并不确切,当中的人物很多是中国上古各部族的神话传说人物和祖先神灵。

而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学家、经学家将这些人物经过多次编排与整合,逐渐形成华夏族的帝王祖先。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典籍的记载,大致推断一下“三皇五帝”到底是什么人。

据《风俗通义·三皇》载:“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皇者,中也,光也,弘也。舍弘履中,开阴阳,布刚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书中还解释了“三皇”:“伏者,别也,变也;戏(羲)者,献也,法也;伏羲始画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复腹疾,有异于禽兽,燧天之意,故曰燧人也。神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耒耜,教民耕,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谓神农也。《尚书大传》说:燧人为燧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燧人以火记,火,太阳也,阳尊,故托燧皇于天。伏羲以人纪事,故托戏皇于人。盖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农悉地力,种蔬,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

这里将“三皇”与天地人对应起来,不失为“三皇”正名一依据。

又《白虎通·德论》是这样解释“三皇”之名的:“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不能覆后,卧之詓詓,起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从以上可知,我们可以将伏羲看成是代表着渔猎时代,而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得名,神农则代表着早期农业时代。

总之,轩辕黄帝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而我们也自称其子孙后代,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中华民族的长久历史上形成的。他自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开始,就以创建国家的始祖崇拜、祭祀而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