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衣解带表情欣喜,人在冻死之前表现如此诡异,为什么?

  • “王炸级”寒潮来临,当心体温过低

2021年伊始,北半球迎来大范围极端低温天气,中国进入“数九寒冬”,多地气温降至-10℃以下,人们称这是一波“王炸级”寒潮。

北半球迎来“王炸级”寒潮

俗话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世界各地冻死人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凛冬已至,大家是时候做好防寒保暖,多穿几件衣服,谨防体温过低。

许多年前,特别是战争时期,在寒冷的冬天因体温过低而冻死人的事并不鲜见。俄法战争中拿破仑以68.5万兵力进攻俄罗斯,在占领莫斯科后由于缺乏补给被迫撤退,1812年冬天法国军队遭遇严寒袭击,数十万士兵被冻饿致死,最后仅剩2.7万人撤回法国。

油画《拿破仑1812年从俄罗斯撤退》

即便是和平时期,贫穷者和流浪汉冻死事件也屡见不鲜。最有名的故事当数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姑娘在寒冷的平安夜里蜷缩在墙角,她划光了所有的火柴后被冻死在街头。小姑娘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景象,最后见到最爱她的祖母,并被祖母“带去了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冻死之前会感到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离开人世前感到了幸福,因为她看到许多美好的东西,还与疼爱她的祖母相聚。然而这毕竟只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事实上人在被冻死之前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会觉得恐惧、快乐还是麻木?这其实是个科学问题。

俄罗斯有许多酒徒,在严寒的冬季常有些酗酒者倒毙街头,警察常常会面对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死者看起来快乐安详,他们脱去衣服蜷缩在角落里,有些甚至给人以生前遭受性侵的假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些冻死者露出欣喜表情

  • 体温过低与自我防御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人是温血动物。我们依靠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体温,这种代谢需要体内酶的参与,酶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物质,温度低了会降低活性,温度过高又会造成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功能。所以人的核心温度会在36.5℃~37.5℃之间受到严格调节。高于这个温度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会激发温度调节反应。

在感觉到热时,我们会出汗,皮肤通过蒸发汗液来为身体降温。然而当感觉到冷时,皮肤也会出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绒毛直立肌收缩使汗毛起竖

在远古时,人类的祖先是有浓密体毛的。当遭遇寒冷,皮肤里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向大脑发送信号,下丘脑指令皮肤下面的绒毛直立肌收缩,同时排出皮肤里的汗液。这时候会起一身鸡皮疙瘩,并且冒冷汗。这是人本能的自我防御动作,因为只有排出汗液才能使皮肤变得干燥,毛发更加蓬松,从而抵御寒冷。

鸡皮疙瘩是皮肤排汗的表现

当鸡皮疙瘩仍然无法抵御寒冷时,我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颤抖的能量由体内的糖元提供,肌肉通过不断地收缩来产生比平时多2~5倍的热量。与此同时,下丘脑还指挥身体产生大量激素、收缩皮肤和四肢体表血管,让更多的血液供应核心器官。尽管这可能导致手脚皮肤严重冻伤甚至坏死,但最关键的脏器将受到保护。

寒冷中人通过发抖产生热量

  • 主动脱衣服

我们身体里储存的糖元总是有限的,剧烈的颤抖会大量消耗糖,大脑获得的能量迅速减少。当体温降到33℃时,思维会出现混乱、嗜睡,感觉迟钝,也不怎么发抖了。随着体温进一步降低,有些人会开始脱衣服。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本来就冷,为什么还要脱衣服呢?因为这时候受害者不再感觉冷了,他会觉得很热很热,热到受不了,只要手还能动,他必须把衣服扒光。

冷到极致会感觉热

为什么冷到极致会觉得热?这是因为随着糖元的耗尽,神经系统越来越疲劳并最终崩溃,它失去了对血管壁肌肉的控制,那些原本聚集到内脏用于保命的血液一下子又涌回到体表,导致四肢和体表的热血激增,皮肤里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冲击会向大脑发出“热!热!热!”的信号,而此时大脑思维已经错乱,于是命令脱衣服,其后果可想而知。

这是一尊描述冻死的雕塑

在濒临死亡之前,为了自保,大脑会产生大量多巴胺、血清素和β-内啡肽等神经化学物质,以使身体兴奋起来。这使得人在彻底失去意识之前产生幻觉和欣快感,同时指挥手做出“掏洞”的动作好让自己躲起来。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表现无家可归而冻死者的雪人

  • 凛冬已至,请保护好自己

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面临体温过低,但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还是需要适当增添衣物,尽量少暴露在寒风之中。

有些朋友喜欢冬季徒步越野、登山,还有冬泳,这都是勇敢者的运动,很刺激,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在做这些运动之前我们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因为在寒风中和在冰冷的水里,热量流失的速度极快,很容易造成体温过低。

冬泳应量力而行

酗酒也是冬天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酒精会使血管舒张,导致热量快速流失,同时破坏大脑的温度感知和体温调节能力,在寒冷的冬夜更加危险。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