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座次都有哪些讲究?

我国古代,一切场合的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筵席上,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 座次最卑的是坐东朝西。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武安侯当上丞相后宴请宾客,“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认为丞相尊贵,不能仅因为哥哥而私自破坏规矩。

又《绛侯周勃世家》载:汉初大臣周勃不喜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向坐而责之:‘趣(快点)为我语!'”以长者、尊者、教训者自居。《南越列传》记载:南越王与王太后想归附汉朝,担心丞相吕嘉先发动叛乱,便设酒席,想倚靠汉朝使者的权势诛杀吕嘉。酒席上“使者皆东向,太后南向,王北向,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其中,项王的座次最尊,而张良的座次最卑。刘邦是客,且曾与项羽“约为兄弟”,让他坐“三等”,可见项羽根本没平等地将他看成客人;而他的随从张良不得不在最卑的座次上。稍后进来的樊哙,仅为刘邦参乘,因此只能跟张良在最卑的位置,还是站着。

人们还经常将坐西朝东的座次用来礼敬老师。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下属活捉赵国谋士李左车,韩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向他请教军事谋略。又《后汉书·桓荣传》云:汉明帝对桓荣“尊以师礼”,非常敬重,经常乘车至桓荣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礼敬老师的座次坐西朝东,在席的西端,即西席,后来人们就用“西席”“西宾”来指代受业之师与幕友。

与之相对的为坐东朝西,这是主人的座次。于是,后世被聘用的塾师、幕友以及被雇佣的职工就用“东家”来称呼主人。

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一般为堂室,即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而皇帝聚会群臣,其座位肯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将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此外,还有一种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而在座位的排定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坐在最尊者的右边。

隋唐后,方形、矩形、圆形等桌椅开始出现,座次的礼仪也有了相应改变。清朝中叶之后,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为圆桌,座次通常是以室的方位和装饰设计风格而定。不管如何变化,上下前后左右的尊卑至今未